别来吴漾 作品

第557章 灵柩北归,尘路茫茫

吉时到!

“咚——!!!”

一声沉重恢宏、震人心魄的钟鸣,率先划破黎明的寂静,如同为逝者叩开了通往彼岸的大门。

紧接着,浑厚悠远的诵经声如同海潮般响起,汇聚成庄严悲悯的洪流,席卷了整个五台山山谷。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

《往生咒》的经文如同绵绵密密的雨丝,洗涤着生者的哀伤,超度着逝者的亡灵。

一空方丈步踏罡斗,手持杨枝净水,为灵柩洒净。锡杖上的环扣随着他的步伐发出清越而有节奏的鸣响,与诵经声、法器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玄奥而神圣的韵律。

“唵,嚂嚂,恾呮呵,嚩日啰,娑婆诃……”

密宗的真言响起,带着强大的净化与超度之力。

叶知卜紧闭双眼,强迫自己跟着经文节奏叩拜,每一次俯身,额头顶在冰冷的地面上,都像是将无尽的悲痛与悔恨狠狠砸进去。他脑海中不受控制地闪过与李生缘相识以来的点点滴滴,从最初的生疏,到后来的并肩,再到最后的生死相托……那些画面如同烧红的铁烙,烫得他灵魂都在颤抖。

靖如玉早已哭得几乎昏厥过去,全靠一个妇人死死架着。她望着那安静躺在花丛中的李生缘,只觉得整个世界都失去了颜色。那个在画架前专注的身影,那个在危难中沉默却坚实的背影,那个在梦中与她温和告别的人……再也看不见了。

李画铺的弟子们更是泣不成声,他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位掌门人,更是一座指引他们艺术与灵魂方向的灯塔。

诵经声一波高过一波,法器鸣响震彻云霄。香烟袅袅上升,仿佛要将生者的祈愿与思念,直达佛国。

当第一缕阳光彻底照亮菩萨顶的琉璃金瓦时,经文诵到了最高潮。

一空方丈走到灵前,面对那枚佛舍利,深深叩拜,然后转身,面向众人,声音洪亮而悲悯,如同狮子吼,宣唱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所有僧侣、弟子、信众,齐声合十,高诵佛号。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愿力洪流,冲天而起,仿佛连天边的流云都为之驻足。

仪式持续了整整三个时辰。

当最后一声佛号余音袅袅散去,法堂内外的悲声终于再也压抑不住,如同决堤的洪水般爆发出来。

而叶知卜,始终保持着站姿,挺直着脊背,没有发出一声哭泣。只有在他缓缓抬起头,望向灵柩时,才能看到,他紧抿的唇角,不知何时,已被自己咬出了深深的、渗着血丝的牙印。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那幅被一空方丈命人小心翼翼保护起来的、蕴含着李生缘最后生命与全部灵魂的壁画上。菩萨低眉,慈悲依旧,智慧无双,静静地凝视着下方这场人间至悲至痛的送别,仿佛在无声地接纳了这位以生命为祭、最终在其笔下寻得圆满与安宁的——人间绘者。

梵音暂歇。

五台山的晨钟依旧准时敲响,悠远空灵,却再也无法穿透那层笼罩在大殿上空的、凝固般的悲恸。超度法会的庄严肃穆已然散去,留下的是一片更深沉的、近乎虚无的寂静。

李生缘的灵柩暂时停放在法堂一侧,以经幡围绕。佛舍利也已被重新请回密室供奉,但它曾散发出的温暖光芒,仿佛依旧残留在这片空间,无声地守护着这位为其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护送者。

靖如玉跪在灵前,焚化着最后一批纸钱,叶知卜则默默地在旁边收拾着简单的行囊,动作迟缓,依旧沉浸在巨大的恍惚和哀伤之中。跳跃的火光映照着她们苍白憔悴的面容,一个眼神冰封,一个泪痕未干

一空方丈在一众弟子的簇拥下,缓步走入法堂。老僧几日之间仿佛又苍老了许多,眉宇间带着难以化解的沉痛,但眼神却愈发澄澈慈悲。他手中捧着一个用明黄绸缎包裹的狭长木盒。

“阿弥陀佛。”一空方丈走到两人面前,声音低沉而温和,“叶施主,靖姑娘,节哀顺变。李施主功德圆满,已归净土,此乃解脱,莫要过于悲切,反令他挂怀。”

叶知卜和靖如玉缓缓起身,向大师行礼。

一空方丈将手中的木盒郑重地递给叶知卜:“叶施主,此乃李施主遗物。这支‘金刚笔’,是他所有之物,蕴含其毕生心血与最后证悟之灵光,更兼有佛门愿力加持。留于寺中,自是圣物,然老衲思之,此笔既随他而来,亦当随他而去,或更能全其一段尘缘。烦请将其转交李家人,务必妥善保管。”

叶知卜双手微颤,接过那沉甸甸的木盒。盒身冰凉,他却觉得烫手,这里面装着的,是挚友最后的气息和生命。他紧紧将木盒抱在怀中,如同抱住一件绝世珍宝,又如同抱住一座沉重的大山。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喉咙却哽得厉害,最终只是深深地向一空方丈鞠了一躬,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空方丈又看向靖如玉,目光慈祥:“靖姑娘,你心地纯善,此番磨难,亦是修行。日后若有所需,五台山永远有你一盏清茶。”

靖如玉眼圈又是一红,连忙低下头,哽咽道:“多谢大师……”

“至于李施主身后之事,”一空方丈叹息一声,“应是愿归故里并州。老衲已吩咐下去,备好了车马,选派了四位稳妥的武僧,一路护送灵柩与二位施主前往并州。路途遥远,万望保重。”

“有劳大师费心。”叶知卜终于挤出嘶哑的声音。

告别的话早已说尽。再多的话语,也无法减轻半分离别的沉重。

时辰已到。八名健壮的僧人上前,沉稳地抬起那具沉实的黑漆灵柩。叶知卜亲自捧着那盛放金刚笔的木盒,靖如玉拎着简单的行李,几个徒弟默默跟在一旁。

一行人缓缓下了五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