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进京

 牧野一路奔波不停,直奔京城而去。 

 三四天日夜不休后,胤城的城楼终于出现在了牧野的眼前。 

 那座古老的城楼矗立在那里,它巍峨而庄严,散发着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城墙高大而坚固,砖石交错,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城楼上方,有士兵时刻把守,与城楼一起守护着胤城百姓的安危。 

 登上城楼,可以俯瞰到整个城市的美景。 

 远处的山脉连绵起伏,宛如一条巨龙蜿蜒而行; 

 近处的河流奔腾不息,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城楼下,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还能看到远处京城内,皇宫雄伟壮观的宫殿和城墙。 

 那里是大夏的最高王权中心。 

 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红色的宫墙高大而坚固,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 

 宫殿内,亭台楼阁、花园水池错落有致,美轮美奂。 

 精美的雕刻和彩绘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展现了工艺的高超水平。 

 漫步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街道两旁的商铺林立,招牌幌子高高挂起,招揽着过往的行人。 

 远离皇宫后,胤城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 

 与商贩们的叫卖声、顾客们的讨价还价声、马蹄声和车轮声交织在一起。 

 各色商品琳琅满目,丝绸、瓷器、金银首饰等一应俱全,让人眼花缭乱。 

 比那个小小的山阳县热闹多了。 

 京城的繁华,不仅是物质的丰富,更是文化的繁荣。 

 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人才,文学、艺术、技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人们在这里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火花,共同推动着大夏的发展。 

 茶楼内,一身黑衣男子正孤身一人坐在一隅喝茶。 

 他随身只有一个轻巧的包裹和斗笠。 

 桌上摆着一碟点心和一壶清茶。 

 他神色淡然,细细的品尝着茶水。 

 实则内心在怀念他的小夫郎泡的大叶茶。 

 此人正是牧野。 

 他来到京城留下几处联络信号,便来到翠喜楼喝茶。 

 相传这的老板跟他内人非常恩爱,因为自己的内人名中带一“翠”字,便给这茶楼取名“翠喜楼”。 

 翠喜楼在京城也算是一处奇景,只要你有钱,在这里上万两的茶也能喝到。 

 倘若你没钱,进来讨一杯水也不会被赶出去。 

 就看你有没有两把刷子。 

 所以有人来这里打探消息,也有人来这里成名。 

 更多的人来这里办事,借着人多眼杂,遮人耳目。 

 总而言之,没有人是来这里单纯喝茶的。 

 翠喜楼的一楼以散客为主,现在台子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牧家军横扫沙坪荡。 

 “这牧家军领头的正是牧野小将军,人称“玉面修罗!” 

 “虽是有修罗之称,但实际上这牧小将军年方二八,长得是面若冠玉,端的是玉树临风。” 

 少年将军身披银色铠甲,手持烈焰长枪,英姿飒爽地站在战场上。 

 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透露出一股不屈不挠的意志。 

 在他的身后,是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 

 士兵们身着统一的战袍,手持各式兵器,神情严肃而坚毅。他们跟随少年将军久经沙场,个个都是英勇无畏的战士。 

 少年将军看着眼前的敌军,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 

 他知道,这场战争将会是一场残酷的厮杀,但他毫不畏惧。 

 他相信自己的实力和勇气,相信自己的士兵们能够战胜任何敌人。 

 随着一声令下,少年将军带领着他的军队,向着敌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他们来势汹汹,气势十足,敌人未战胆先怯,这一战赢得很漂亮。 

 战争结束后,少年将军带领着他的军队回到了京城。 

 皇帝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表彰他们的英勇事迹。 

 少年将军在庆功宴上,接受了皇帝的赏赐和表彰。 

 此后,少年将军一战成名,再无败绩。 

 他率领的牧家军成为人人向往的所在。 

 直至与龟兹一战,他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少年和牧家军永远成为了传说。 

 后面的牧野没有再听下去。 

 三年没回来,京城依旧热闹,只不过人非前人而已。 

 牧野叫住给他续茶的小二,放下一锭银块。 

 小二哥把毛巾往肩膀上一搭,立马上道:“客官有什么吩咐?” 

 “给我讲讲京城最近发生的新鲜事。” 

 天天有人在茶馆里打听消息,小二如数家珍般说起来: 

 “最近那位又新得了位小公主,德妃娘娘拿了不少赏赐。” 

 “左相家的小孙子办满月酒,邀请了所有官员,右相吃完酒回去气的不行,第二天就开始给他儿子物色各家适龄少女准备一年抱俩呢!” 

 “京城第一才女苏筱月看上了一位穷书生,现在正跟家里反抗,要与那书生比翼双飞。” 

 “京城第一花魁,这几天上火脸上长了痘,最近都不出来接客。” 

 “......” 

 这里的小二哥业务还挺广,再听下去,恐怕上至那位早上吃了什么,下到地上哪里泼了一盆水都能给你讲出来。 

 翠喜楼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情报机构了。 

 牧野打断小二:“那说书的怎么回事?” 

 “哦,那传颂的是玉面修罗牧将军。” 

 “为何三年过去,还在传颂......讲那牧将军。” 

 “客官有所不知,是两年零六个月。两年前,那牧将军的棺椁被押送进京后,十里长街莫不哀痛,京城的女儿们纷纷哭肿了眼睛。” 

 “官家大恸,当即追封‘平远大将军’,他的副将也被擢升为二品骠骑大将军。” 

 “只可惜牧老将军白发人送黑发人,令人唏嘘。” 

 “牧小将军虽已不在,却从未断过他的传说,每到八月十四,更有女郎们自发相约一起去祭拜呢!” 

 “最近估计又是哪位女郎缅怀小将军,所以出钱请了说书先生吧。” 

 牧野想起日渐年迈的父亲母亲,只恨自己没能在二老膝下尽孝。 

 现在他已然顾不得太多,放下茶水钱自行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