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盈利

 跟顾宁平时过年放假七天不一样。 

 这里过年早早就开始备年货了,接下来几天都有的忙。 

 顾宁和喜姐儿商量,作坊到年二十七是最后一天,等过了初五再开工。 

 这几天提前多备点货。 

 喜姐儿道:“豆皮儿和豆干都已经开始备着了,就是豆腐需要现做。” 

 在两个店里也提前提上告示,让乐哥儿他们告诉顾客,年二十八就关门了,别到时候空跑一趟。 

 乐哥儿和小牛在店里边卖豆腐边嘱咐:“二十七就是最后一天了,这几天需要豆腐,您提前买好留着过年吃。” 

 “好,提前祝你们新年快乐!” 

 乐哥儿按照顾宁说的教大家:“吃不完的豆腐就放水里,放在没有火的屋里去,这几天天冷,过个四五天不是问题。” 

 “吃的时候如果闻着变味儿了,就坏了不能再吃了。” 

 阿旺和小米在摊子上忙的飞起,从十五开始,书院放假后,他们的生意就变得特别好。 

 终于暂时的可以不用读书了,孩子们如同出了笼的小鸟,撒了欢儿的在街上乱跑。 

 光顾各类玩具摊和小吃摊。 

 除了糖葫芦,炸糖糕这类吃食,最受欢迎的就是铁板豆腐了。 

 孩子们乖乖的围在小吃车旁,一个个仰着脸等着自己的铁板豆腐。 

 把阿旺和小米乐的不行。 

 豆腐店到年二十七就是最后一天了,他们准备多备点豆腐,卖到年二十九。 

 豆腐多放个两天是没问题的。 

 小牛也在盼着过年,今年他家多了个嫂子,想想都开心。 

 乐哥儿也在期盼,今年可以过个好年,往年他和喜姐儿都没新衣服穿,今年喜姐儿早早的就给自己和乐哥儿各做了一身新衣服。 

 乐哥儿给他爹和娘也各买了一批布。 

 至于顾吉祥,他娘不给谁做都会给他哥做的。 

 顾宁和喜姐儿,正跟村长和会计对着账。 

 会计啪啪打着算盘。 

 “共计出豆腐七万五千斤,千张......” 

 “截止腊月十五,作坊的两个半月收入总计二十一千贯钱,等于二百一十两。” 

 喜姐儿翻着自己的账本:“对!” 

 “去除工资每日二十人六百文铜钱,工钱四十五贯铜钱,即四十五两。” 

 “去除每日消毒用品八十文,合计六贯铜钱,即六两。” 

 “......” 

 “最终盈利共计一百二十两。” 

 顾世昌简直不敢相信:“多少,一百二十两?” 

 才不到三个月,他们竟然得了这么多钱,哈哈哈哈。 

 顾宁倒是淡定,这是到本月十五的账单。 

 接下来几天销量会翻番。 

 按照之前的约定,顾世昌拿出十二两拿出来给顾宁。 

 “这是约定的百分之十。” 

 顾宁没推辞收下了,这是他应得的。 

 接下来,他也要给他的小伙伴们算一算工资了。 

 相比于顾家村的,顾记豆腐的账就好算多了。 

 每日结束后,当日的账本都算的清清楚楚。 

 直接一算出总数就可以了。 

 乐哥和小牛忙完围坐在桌子旁,看喜姐儿噼里啪啦的打算盘算账。 

 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是由早在春秋时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筹算逐渐演变而来的。 

 它不但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数字出现之前曾被人们广为使用的一种计算工具。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 

 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人认为,算盘起源于我国的东汉、南北朝时期。 

 其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岳曾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其中着录了14种算法,第13种即称“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后来,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作了注释:“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带四时’。” 

 “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 

 这些文字,被认为是我国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 

 但是近代的一些学者认为,《数术记遗》中所描写的珠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记数工具或者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板,与后来出现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语。 

 不论出处到底如何,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依然受到许多人的青睐。 

 为了方便记账,喜姐儿特意跟着村里的会计学会了打算盘。 

 顾宁觉得有意思,跟着学了几下。 

 但是乐哥儿、小牛都不会。 

 现在他们两人一脸羡慕的看着喜姐儿手指上下翻飞。 

 喜姐儿加加减减,终于放下纸笔。 

 “除去工资和各项开销,从开业到现在盈利共计,八十八两!” 

 “耶!耶!耶!” 

 乐哥儿和小牛抱作一团,他们好挣钱呀! 

 喜姐儿敲敲账本:“别高兴的太早。” 

 乐哥儿和小牛停下来看着他:? 

 “这里面有一部分是阿旺和小米卖豆腐的钱,还有就是卖辣椒油的钱。” 

 乐哥儿和小牛继续抱作一团:“我们都好厉害呀!” 

 喜姐儿:“......” 

 顾宁好笑:“没事,就让他们高兴高兴吧!” 

 他从其中拿出三个八两八分给三人。 

 乐哥儿:“谢谢。” 

 小牛:“谢谢乐哥儿,么么么!!!” 

 喜姐儿:“我还没干多久......” 

 拿着这么多,她感觉有点烫手。 

 “可是你最辛苦,最近的活儿都是你干的!” 

 “接下来,你只会更忙!” 

 喜姐儿这才拿着,她有信心会做的更好! 

 小牛已经在絮絮叨叨他的钱怎么花了:“要给我爹买个新烟斗,给我娘买身新衣服,我也得做身衣服了。” 

 乐哥儿看姐姐一眼,却不似小牛那么高兴。 

 回去路上,喜姐儿看着弟弟还是闷闷不乐的样子。 

 拿出在摊子上买的糖人给弟弟:“给你吃糖,有什么啊,挣钱了还不开心啊?” 

 乐哥儿接过糖人:“姐,我又不是小孩子啦!” 

 喜姐儿心情却很好,她脚步轻快的走在街上:“你小孩子的时候也没吃过糖啊!” 

 小时候,他娘也只会买了偷偷给他们大哥吃。 

 乐哥儿胆子小,只会眼巴巴的蹲在一边吃手指,连要也不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