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李三 作品

第917章 海瑞之死 3

朱翊钧原本想着下旨将海瑞安葬在京畿。但申时行进言,落叶归根,应遵照常例,归葬琼山故里,而后朱翊钧也觉得有道理,只能最终下旨,允准海瑞灵柩南归安葬。

灵柩在小院子停了七日。

每日来往的百姓,官员络绎不绝。

但百姓们的青天,却身处在官员的祭拜之中,来的百姓,只能走到巷口,便被士兵拦住,不得近前。

而到了启灵出发那日,天刚蒙蒙亮,海瑞住处所在的狭窄街巷,已被自发涌来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

素衣如雪,哀声如潮。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烛气息和悲恸的呜咽。

吉时已到,沉重的灵柩被十六名精壮杠夫稳稳抬起。

当灵柩缓缓移出那承载了海瑞最后岁月的小院大门时——

“青天公——!”

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骤然响起,如同点燃了引线。

“青天公走好啊——!”

“青天公保佑——!”

“青天公!我们给您磕头了——!”

万民齐喑,哭声震天动地!

顺天府出动了数千衙役,禁军三营,京师三大营也出动了超过两万多兵士维持秩序。

无数百姓如同风吹麦浪般齐刷刷跪倒,对着那缓缓移动的灵柩,用最原始的磕头方方式,来表达着他们对青天大老爷的敬意。

白色的纸钱如同暴雪,瞬间弥漫了整个天空,遮蔽了初升的朝阳。

而此时的大明天子朱翊钧带着一众随从,就在送行的百姓之中,默默地跟在灵柩后方,步行相送。

天子与万民,在同一时刻,为同一个人,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早已有百姓自发搭建起巨大的松柏素坊,上书“万民泣送海青天南归”。

坊下,数十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身着麻衣,手持清香,长跪不起。

商铺悉数关门,门前皆设香案,案上摆放着并非山珍海味,而是最朴素的清水、馒头、果蔬。

掌柜伙计们跪在门前,焚香叩拜,泪流满面。

有些百姓集资请了僧道,设下简易法坛,诵经超度,梵音道乐与百姓的哭声交织,直上云霄。

瓮城内外,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守城官兵亦多眼含热泪,

肃立致敬。

灵柩行至城外。

百姓的哭喊声达到了顶点,无数人试图冲破阻拦,只为再摸一摸那载着“青天公”的灵车,不过,却被护送的士兵阻拦。

朱翊钧走在队伍后面,亲眼目睹着这感天动地的一幕幕。

他看到看到年轻的母亲抱着懵懂的孩子,指着灵柩说:“记住,那是海青天,是护着咱们穷人的大好人!”

他看到士子文人长揖到地,久久不起……

当灵柩终于缓缓驶出高大的城门,踏上南归的官道时,送别的百姓并未散去。

许多人追着灵车,一路哭喊青天、跪拜、焚烧纸钱,绵延出数里之遥……

“朕予其‘忠介’,乃朝廷之褒;万民呼其‘青天’,乃民心之碑!此碑……高于泰山,重于九鼎!海卿一生所求,不正是这‘青天’二字吗?此一去,非是陨落,而是……成神……”朱翊钧说的声音虽然轻,但一直护在身旁的锦衣卫指挥使张国之,却是听的清清楚楚。

按照古代的传统来说,天子是能够一言封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