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烟雨 作品

第566章 漕运改革,蒸汽轮船

到时候,大明实学岂不又要新开一个衙门?不过不再是铁路总局,而是叫做“海路总局”了。

其影响、其涉及、其盈利,只比铁路总局高,不低,只比它大,不小。

而他刘琏只是个行外人,一眼看过去都能联想得到这么广阔的前景,更莫提工部内的内行人了。工部之内,能负责眼下各大项目的,最低可都是六级工匠。

六级工人进来,也都只是打下手的份。

不过名目上是打下手,实际上做的依旧是极其重要的活计,万不能出差错。

所以,刘琏周遭,各种各样的打骂声四处而起,不过却也是在传授实打实的技术,并非只是一味苛责。

压力有时候的确能产生一定动力,只要在合适的区间就行。

来到了陆羽专门给他划分好的研究实验室内,四处的工匠进进出出,而且还专门开辟出了足足六七个过道,东西南北四面都有。

陆羽灵感爆棚,写的字也都有些狂草的嫌疑,旁边还有专门誊写的书吏重新抄一遍,然后交给其他的项目负责人。

有的方案可以当下就用,有的则需要暂时搁置,待来日有了合适的人选、国家分配好了合适的资金才能够接着落实。

而如此下来,这工部哪里是什么工部。

俨然间已经成了大明六部之中真正的“户部”。

刘琏!

堂堂的工部尚书,来到这里都是趔趄着步子,小心翼翼的,生怕打扰了什么。

但还是打扰到了,只因靠近陆羽近前之处,也是漫天飞舞,各种各样的仪器、小型物件全部四处摆放,可却没有一人敢整理。

只因这些物件摆放的位置,陆羽震先生信手就能够寻得到、拿得到。

他们一旦挪动,如果先生寻不到了,那他们可是难辞其咎。

如今在陆羽这位工部先生的面前。

他的时间可是每分每秒以几千两、几万两白银来计算的,谁都不敢耽误半分。

来到了陆羽的边上,刘琏步子轻轻地往前移,不小心碰了一个玻璃似的漏斗,发出了叮叮咣当的响声。

几乎是下一刻,在这实验室之内的众人杀人一般的目光,锐不可当,齐刷刷地全都朝他看了过来。

再看到并非是实验室里面的工匠,而是尚书大人之后,众人才算了解了,也就理解了。

“行,还不赶快忙去。”

陆羽声音响起,众人也都迅速低头,该走的走,该留的留,该做事的也就继续做起了手上的事情。

足以可见陆羽在这实验室之内的威信到底有多高,恐怕是连朱元璋来了也都不管用。

不如他。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朱元璋来了纯粹就是来添乱的,连他自己也都知道这一点。

“先生,我是不是打扰到你们?”

刘琏此刻莫名的愧疚感油然而生。

陆羽听了摆了摆手:“不算是什么打扰,正好我也要稍微休息一下。”

陆羽一边说一边捏了捏睛明穴,“一直用脑子,脑袋都有点疼了,该歇一下。”

陆羽看了看左右有点乱,但他也不想收拾,直接大步走了出去,然后和旁边的工部尚书刘琏直接来到了工部食堂。

为的就是科研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休息,旁边还有着宿舍,分分钟都不能够耽搁,都很值钱,这里耽搁一点,那里耽搁一点。

大明什么时候才能继续往前。

见没有耽搁陆羽的时间,刘琏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如今的工部几乎是二十四小时超负荷的高效运转,所有人偏偏没有任何的怨言。

每一个项目的完成,分红他们不敢想,但那超额的奖金,还有他们的工部履历,那可是实打实的,含金量超足。

就算有朝一日他们在工部之内被辞退了,放到外面,各种各样的商户,可都是巴不得把他们给当做老佛爷给供着。

这才是正儿八经地向社会输送人才,不过一时半会的确实甭想了,工部的人才可都还不够用,怎么可能会跑到外边去?

“先生,这漕运蒸汽轮船……”

刘琏小心翼翼地说道。

陆羽听了淡淡一笑:“不过是三分火候罢了,这项目的节日刚刚结束,如今手头上研究的是如何将蒸汽机进一步彻底改良,而不是区区的改良。

漕运衙门那边我也已经吩咐下去了,蒸汽轮船外面的厂子也在新建,但是煤炭却有点不够用了,得跟晋商那群人去见面一趟。

还有,如今的商业不能够单单只有一个栖霞新镇!其他的商户也要给他们出头的机会,百花齐放,这才是真正的繁华盛世。

还有之前的铁路总局也是时候再继续推进了,只是有点慢。

这水路一开,铁路势必会因此受到影响,所以必须要在水路之前真正地打开局面,最起码那些重要大城不能够落下。

水陆不能成为陆路的阻碍,而要成为陆路的动力。”

陆羽说着说着似乎就已然来了兴致,把面前的刘琏听得赶忙拿出笔记,在旁边不停记着。

这些事情可都要他这个工部尚书跟户部尚书、吏部尚书,还有兵部尚书一起磋商,然后再要去武英殿跟太子朱标以及那些大学士商讨,最后定出一个章程来,然后才能真的落实下去。

妥妥的可都是实学国策,一条可都不能够有所缺漏。

天晓得自家这先生还会不会再说第二遍,要是先生忘了,那他刘琏可就成了大明朝最大的罪人了。

等到刘琏记完,陆羽边说边吃也差不多完了,扭头就到宿舍休息去了。

刘琏可不敢午睡休息,忙将这些政令全都送到了吏部、兵部还有户部,一群人少说商量,商量完后又到武英殿。

武英殿的一群人经过探讨、头脑风暴一番,然后才开始制定起了落实的计划。

有的快,有的慢,有的急,有的缓,但毫无疑问,没人不去落实,没人要将陆羽这些实学国策打回去的意思,可谓是一个都不能少。

最后就连姚广孝也都被邀请了过来,看到陆羽制定的这些国策,姚广孝欣然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