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烟雨 作品

第417章 大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

 “先生,学生不怕你了!”  “哈哈哈哈。” 

 方孝孺同样疯狂地大笑着。 

 殊不知—— 

 此时的陆羽,正在赶来的路上。 

 …… 

 大明日报门口,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街道另一侧行走的百姓,也不时投来张望的目光。 

 不少秀才乃至稍具身份的文人,两两结伴,出入其中。 

 百姓们见状,纷纷议论起来。 

 “都说这大明日报,可算是给那些往日里身无长物的秀才们,寻了个不错的营生。” 

 “听说在咱们洛阳新都,每一份大明日报的稿酬,都足足有几两银子。 

 怪不得从那小巷子里冒出来的秀才越来越多了。” 

 “瞧见那位了没? 

 王秀才前些日子还上了大明日报的头版头条。” 

 在娱乐方式极度匮乏的封建王朝,对于一个普通秀才而言,能登上大明日报,就如同后世明星上了热搜一般。 

 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虽然百姓心中多有敬畏,但毕竟遥不可及,哪比得上身边实实在在、日日夜夜能谈及的人物。 

 这自然成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谈资。 

 此时,大明日报门口,王兴身着一身玄黑色的皂衣,头戴方帽,面容清爽,正热情地迎接着四方前来的文人墨客。 

 众多文人都有与他结交之意。 

 “王秀才,此次您可真是扶摇直上了!进了大明日报的门槛,在咱们洛阳新都的不少诗社里,也算是声名远扬。” 

 “王秀才之前举报的那件事,可把朝堂上那些贪官污吏吓得胆战心惊,抖如筛糠!” 

 “好说,好说。” 

 王兴一脸谦虚,丝毫不敢有半分骄傲。 

 在大明日报这段时间。 

 他不仅处理手头事务,闲暇之余,还借着大明日报的便利,借阅国子学以及各家文人手中的书籍。 

 在封建年间,书籍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极为珍贵。 

 寻常百姓,终其一生也难得见到几本书。 

 纸张昂贵,书上的内容一旦售卖,最便宜的也要几文钱,而且大多还是些用处不大的知识。 

 要是与科举相关的书籍。 

 价格更是动辄数两银子。 

 所以,多数乡间有志求学之人,只能前往落魄秀才开办的私塾,才有机会接触知识。 

 也唯有一步步考中功名,才有向上攀附的机会。 

 王兴早年家境尚可,后家道中落,虽沦为寒门,但到底不同于寻常百姓,所以才能在洛阳新都走到如今这一步。 

 得以与周围不少家族的文人平等交往。 

 寒门与普通百姓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差距的。 

 大明日报一片热闹景象。 

 随着车轮滚动,两道身影从马车上轻快跳下。 

 朱标身着一身淡红色的便服,用上好的面料制成,即便身处人群之中,那与生俱来的、平易近人的天子贵气。 

 不自觉地散发出来,引得周围行人纷纷侧目。 

 朱标望着眼前的大明日报,不禁感慨道:“变化可真大。” 

 陆羽微微一笑。 

 二人随即快步走向大明日报门口。 

 王兴正忙着招待来客,忽然瞥见两道熟悉的身影。 

 太子朱标的面容。 

 他自是无缘得见,但陆羽这位国子学圣贤的画像,在大明日报大厅的中堂高高挂着,往来之人常常对其吹捧。 

 所以王兴认得他是自己顶头上司的老师。 

 再看一眼陆羽身旁的朱标。 

 王兴心中暗自揣测,此人身份定然非同凡响。 

 他赶忙上前,恭敬行礼:“见过先生。” 

 其后,王兴心中激动不已,脚步轻盈地来到陆羽二人身前。 

 “先生的贤名远扬四海,如今连大明日报的一个小吏都能认出您来。” 

 朱标夸赞道:“声名远播,实至名归。” 

 陆羽呵呵一笑,与朱标一同跟着王兴走进大明日报办事处。 

 陆羽抬手,指了指办事处墙上所挂的画像,心中对方孝孺这个弟子,也多了几分谅解。 

 他一边走一边解释道:“不过是得了些虚名罢了。” 

 朱标看着周围的画像,微笑着点了点头。 

 二人很快来到方孝孺面前。 

 人还未到,声音先传了过来:“方孝孺,你好大的胆子!你家先生我和太子殿下都到了,你怎么不来迎接? 

 莫不是想藐视天家威严?” 

 陆羽故意语调拔高,高声质问,声音中充满了责备。 

 一听到陆羽身旁之人竟是太子朱标。 

 带路的王兴心头猛地一紧,双腿发软,不由自主地先行跪拜下去:“下官不知殿下身份,还请殿下恕罪。” 

 朱标笑着看了王兴一眼,示意他起身。 

 王兴不敢违抗,只得侍立在一旁。 

 声音从外面传来。 

 方孝孺听到自家先生那熟悉的声音,又听到话中的内

容,赶忙快步走出。  见到陆羽本人,方孝孺脸上挤出一丝讨好的笑容:“学生见过先生。” 

 陆羽微微点头。 

 从他身旁走过,大步走进眼前的办事衙门。 

 陆羽并未直接坐在主位,而是选择坐到旁边左侧的席位上。 

 走了一路。 

 他感觉有些口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这才抬眼看向方孝孺,轻轻敲打道:“你眼里还有我这个先生吗? 

 怕是得了你师娘的真传,如今我这先生的名头,都快管不住你了。 

 大明日报上,就算要宣扬我,也用不着每隔几日就把我的事放在头版头条,还尽写些有的没的?” 

 陆羽身子前倾,眼神略带严厉地看着方孝孺。 

 方孝孺哭笑不得,赶忙解释道:“回先生的话,学生之前也想过其他办法。 

 只是其他官员,要么已经被关进北镇抚司的地牢,要么名声不显,百姓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谁。 

 那些文人也是如此,还有不少朝堂官员。 

 更是在大明日报这边塞银子,只求别出现在报纸上。” 

 听到这话,陆羽深有感触地点点头:“人怕出名猪怕壮,上了这报纸,是好是坏。 

 他们自己也说了不算。 

 可你就这么做了?” 

 陆羽语气忽然变得严肃起来。 

 方孝孺一脸委屈:“先生,是他们非要给。” 

 “给了你就收了? 

 难道他们要什么,你还真得给什么不成?” 

 陆羽再度追问。 

 方孝孺求助般地将目光投向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