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孙家往事
原来孙家在县城刚乱起来没多久的时候,孙老头就看出来苗头不对,带着全家人往外跑了。他在县城干了几十年账房,虽不是什么大人物,但是在账房这一行里面还是有几分名声的,而历朝历代账房一般都是主家信的过的人,也是对主家钱财动向最了解的人,因此消息在普通人中算是灵通的。
当他收到风声,发现县城里面中等偏上一些的人家都在套现跑路的时候,加上之前张平安父子过去说了那一番话,孙老头就意识到马上要变天了,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或许已经来不及了,消息传到他们这里的时候就已经是滞后的。
但走了总比没走强。
于是老头把家里能带上的值钱的东西全都带上了,拉上一家人就往外跑。
那时候还没乱的那么厉害,加上孙家人口众多,壮丁也多,一般人不敢随便欺负,倒也安稳的往南逃了一段时间。
可因为孙老头一贯就偏心的厉害,孙家人心不齐,因此没等到府城坐船,孙家便闹起了矛盾。
首先是孙二叔孙三叔。
其次孙家大房这边,孙六金的二哥、三哥也非逼着分家,让孙父把银子拿出来。
他们十分清楚,根据孙家的财力是不可能支撑这么多人坐船去南方的,到时候势必会有人被舍弃,按孙老头的一贯做派,很有可能就是他们两房。
大房这边孙二哥和孙三哥估计也悬。
孙老头和孙父自是不愿意,孙六金也不想分,因为被偏心的那个人就有他。
但生死大事面前,孙二叔、孙三叔、孙二哥、孙三哥等人也顾不得什么父子纲常了,摆出了一副不分家就不罢休的架势。
加上孙四哥和孙五哥隐隐也是默认分家的态度,站到了两人那边,不由更加助长了几人的气焰。
孙二哥更是有恃无恐的就那么看着孙父,可见心中怨气由来已久。
这些事轮不到小辈的女眷们插嘴,四丫只能躲在孙六金背后,一句话也不敢说。
她现在挺着个大肚子,没了娘家人在身边,唯一的倚仗和依靠也就是自己男人了。
孙老头狡猾了一辈子,掌控了全家人一辈子,被几个儿子逼着分家不由气的直拍大腿,骂几人白眼狼。
但孙二叔和孙三叔既然已经做了这一出,就没打算改变主意,完全不为所动。
还是孙大哥和孙六金看得清楚,对面几房人多势众,一大家子三十几口人呢,现在已经不是讲亲情的时候了,讲了也没用,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该怎么分怎么分,分家算了。
以后大家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就这样,孙家便分了家。
孙大哥和孙六金带着孙老头和孙父一起,跟二房三房几家分开了。但是好巧不巧的,没过多久,后面众人又都被同一队乱军先后俘虏了,分到了一个俘虏营里。
又因为几人都有盘账的手艺,会算账,也认识字,这正是军队中目前极度稀缺的,父子七人便被安排在军营中算账,记录粮食军械等财务损耗,以及劫掠来的金银之物,包括如何按级别分配等。
待遇比一般俘虏要稍微好些,略微多些自由。
再后来队伍往北走到安县的时候,乱军中几个头头意见不合,自己打起来了,场面乱的很。
孙老头也就趁着这个机会带着儿子孙子和家眷跑了出来,直往老林子里钻,四丫的腿就是那时候碰到捕猎的陷阱被尖锐的竹尖扎到了经脉瘸的。
第一个儿子也是那时候出生的。
当时要吃没吃,要喝没喝,又受了伤,本来都以为这个孩子活不了了,谁料最后孩子竟然命大的活了下来,还很健康。
往后几年,一家人很是过了些苦日子,孙老头和孙父也在这期间去世了。
中间四丫因为身体营养不够,怀了几次孩子都流产了,人被消耗的非常憔悴。
好在孙六金对她还过得去,除了偶尔气急了爱发脾气吼吼她,并不苛待她,也会想尽办法弄些吃的,改善家里的伙食,尽心教导孩子们。
不得不承认的是,孙六金很有些心眼,很精明,但孙大哥也不傻,孙父去世后,两人因为资源分配的问题闹掰了,后来也不再走动。
世道太平些后,两家人就都出了山,重新到城里谋生。
那时候各处都死了不少人,百废待兴,读书识字的人是香饽饽,他们想谋份生计不难,但工钱给的不高,粮价却高的惊人,想活好是真的不容易。
孙六金一个人的工钱养全家,过得很不宽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