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量子纠缠从祸起 小人管窥贼惦记
望着灰头土脸的王吉,大家有些惊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尽管王吉人缘不咋地,甚至大家巴不得王吉出个糗才高兴。但是今天,在自家公司受到下属挂靠单位的羞辱,这还是无法接受的。更何况大家本来和王吉一样,都想要借机调侃杨再兴一番的,这王吉吃了瘪碰了一鼻子灰,分明就是扬了所有人一脸的灰。
是可忍,孰不可忍!大家立刻就同仇敌忾了。于是,毫不吝惜尖锐刻薄地批判:人家管富那么大的老板,来公司见了谁还不是笑容可掬的,他杨再兴不过就是个包工头!哼!一副暴发户嘴脸!他都忘记了当初在公司蹭吃蹭喝的窘相了!当初就不应该给他好脸色!真是长了脸了!
尽管杨再兴的忽然变脸令大家始料不及,但是大家醒过味儿来,又怎么能咽下这口恶气。你杨再兴是个什么?我们还不知道吗?若不是看在以前你谦恭卑微,今天都不会接待你!真是给脸不要脸!
于是,总公司的同仁立刻端起天朝的庄严,身为总公司气势上怎么能被一个挂靠公司的小老板儿震慑住。于是,没有人再去搭理杨主席。
大家或打麻将或打台球,有的干脆出去吹吹风。偌大的歌舞厅,一下子就只剩下杨再兴夫妻。杨再兴忽然察觉一下子没有人招呼自己了,没有谱可摆,也觉无趣,就想着自己鼓捣着唱歌等待老总们回来。可是平日里,都是王吉蓝田几个做dj帮助点歌,这一下子人都走光了,杨老板还真没有办法,鼓捣了半天也没有弄明白。晓梦虽然没有见到杨再兴对蓝田的无礼,但是王吉的遭遇她是现场唯一的目击者。她晓得王吉吃了这么大的一个瘪,到了外面一定会告知其他的同事。小人物最在乎的就是面子,不给人家面子,人家肯定要想方设法地找回来。所以,杨再兴让晓梦出去叫人来,晓梦却不好意思出来叫人。
阿丽忙好了过来见大家都不去歌厅作陪,就端了两杯茶打算给他们送过去,王吉见了忙对着阿丽摆摆手,并低声在阿丽耳边说了一句什么。阿丽听了有些吃惊,然后把水放在球台旁边的小桌上,用她特有的高八度嗓音,并且确保这声音能够传进卡拉ok厅里:“王吉!帮我把茶水给杨老板送过去,连总要我买东西去啦!”说着转身就跑了,直把王吉恨得直咽气,本来是想偷偷告诉阿丽别理杨再兴,让他感受一下无礼的代价。谁知道阿丽竟然给自己摆了一刀,哼!
王吉自然不会再进去碰那钉子,爱喝不喝!
不知道曾经和大家同吃同住关系融洽的杨老板,知不知道,尽管他平日一直对大家谦卑友善,可是今天他却一下子得罪了所有人,尽管他的臭脸真正只给了两个人,可是结果是一样的。
这一天值得纪念,因为这一天成为杨再兴在公司好口碑的转折点。从这一天开始,杨再兴不再是那位谦逊可爱令人羡慕的杨老板,而是令人厌恶鄙视的暴发户!甚至比那个快被大家忘掉的石万源还不如!
现实社会中,对于底层最好的投资就是尊重,真无需付出什么代价。因为身处底层的人把尊严看得最重。被尊重了,尤其是被高于他的人尊重了,他就会自发的从心底产生感激,甚至萌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恩之情,这个例子在现实中并不少见。
在总公司基层里流传着的几乎每一章节的《杨再兴演义》都是从王吉嘴里出来的,大家无法和杨再兴去确认真伪。不过,以后杨再兴的演义怕是要改变方向了。而事实恐怕也真如是说,因为,大形势在那明摆着的,整个城市几乎没有几个工地还在动工,到处是烂尾的项目,甚至有的工地连搅拌机都没有撤走,就像是仓皇溃退的败军。大家眼看着石万源第一个倒下,现在都肯定地说下一个就是杨再兴。
工程烂尾其实是很可怕的事,尤其是对于那些垫资进场的老板们。杨再兴这个层级的老板,是这时候最
惨的一个阶层。项目要是黄了,自己前期垫进去的资金就可以断定打了水漂。银行对于大形式变化的感知力是最快最准确的,从来都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次,杨再兴的那些包工队硬生生地替他扛了这一击。只是可怜了他们,活儿干了,却拿不到钱,还背了债。
大形势不好,率先陷入焦灼忧虑的反而是总公司。因为杨再兴和总公司的几笔拆兑账一直没有清还。其实,总公司由杨再兴引发的最大的隐患还没有浮现,总公司为杨再兴做的银行贷款担保才是总公司真正该担忧的!可是这种危险却似乎只有财务总监彭总焦急。
当然,这些事底层的员工是不可能知晓的。公司员工的思维境界只局限在揣测那天杨老板为什么一改往日的谦和友善,是偶然生气了?还是原形毕露?只有王吉算出了原因:肯定是杨老板遇到了大麻烦才至失态。
不过从现在开始王吉和大家对杨老板的善意终止了,又不拿杨家工资,犯不着去看杨再兴的脸子。因此,在大家潜意识里,对杨再兴充满了恶意,哪怕是对他的揣测也都会刻意地向着不好的方向延伸,恨不得看他坏事,盼着他身败名裂。小人物好哄,一句好话就能为你卖命,可是,小人物也容易得罪,你不经意地一下就会被人家诅咒被人家盼着坏事。
过了那一晚,继续歌舞升平。
这天晚上,大家歌舞正酣,借车的罗队拿着车钥匙来了,交给了办公室主任小石也没有和老总们打招呼就走了。刚巧司机沈师傅准备送王姐,就从小石手里接了钥匙等着王姐一行人和老总们寒暄过后,就一起下楼了,到楼下却没有找到车。
车就这么丢了。
这辆吉普车是罗队上个月借走的,老总让小石催了好几次,听小石讲,把罗队催的都有些不高兴了。所以今晚还车,连个招呼都没有打就走了。要不是恰巧要送王姐回家,还真不知道啥时候能发现。从罗队还车回来到王姐下楼,最多不过十多分钟的时间,车就没有了。
这实在吊诡,如果罗队交车时让人现场接收,哪怕是让公司的人在楼上探个头看看也能洗了嫌疑。
虽说有保险,可是丢了车在公司来说,也是算事故,老总甚至亲自问询了所有人。可惜那时候没有监控,这事就只能算了。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保险公司竟然赔付了一辆九成新的94新款帕杰罗。因为丢的那辆是开了三年多的90款帕杰罗,为此大家都高兴地说,这车丢得倒还赚了,真是塞翁失马。
尽管如此,公司也不会为此感谢借车的罗队,并因此制定了严禁借车的规定。
工程烂尾其实是很可怕的事,尤其是对于那些垫资进场的老板们。杨再兴这个层级的老板,是这时候最惨的一个阶层。项目要是黄了,自己前期垫进去的资金就可以断定打了水漂。银行对于大形式变化的感知力是最快最准确的,从来都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次,杨再兴的那些包工队硬生生地替他扛了这一击。只是可怜了他们,活儿干了,却拿不到钱,还背了债。
大形势不好,率先陷入焦灼忧虑的反而是总公司。因为杨再兴和总公司的几笔拆兑账一直没有清还。其实,总公司由杨再兴引发的最大的隐患还没有浮现,总公司为杨再兴做的银行贷款担保才是总公司真正该担忧的!可是这种危险却似乎只有财务总监彭总焦急。
当然,这些事底层的员工是不可能知晓的。公司员工的思维境界只局限在揣测那天杨老板为什么一改往日的谦和友善,是偶然生气了?还是原形毕露?只有王吉算出了原因:肯定是杨老板遇到了大麻烦才至失态。
不过从现在开始王吉和大家对杨老板的善意终止了,又不拿杨家工资,犯不着去看杨再兴的脸子。因此,在大家潜意识里,对杨再兴充满了恶意,哪怕是对他的揣测也都会刻意地向着不好的方
向延伸,恨不得看他坏事,盼着他身败名裂。小人物好哄,一句好话就能为你卖命,可是,小人物也容易得罪,你不经意地一下就会被人家诅咒被人家盼着坏事。
过了那一晚,继续歌舞升平。
这天晚上,大家歌舞正酣,借车的罗队拿着车钥匙来了,交给了办公室主任小石也没有和老总们打招呼就走了。刚巧司机沈师傅准备送王姐,就从小石手里接了钥匙等着王姐一行人和老总们寒暄过后,就一起下楼了,到楼下却没有找到车。
车就这么丢了。
这辆吉普车是罗队上个月借走的,老总让小石催了好几次,听小石讲,把罗队催的都有些不高兴了。所以今晚还车,连个招呼都没有打就走了。要不是恰巧要送王姐回家,还真不知道啥时候能发现。从罗队还车回来到王姐下楼,最多不过十多分钟的时间,车就没有了。
这实在吊诡,如果罗队交车时让人现场接收,哪怕是让公司的人在楼上探个头看看也能洗了嫌疑。
虽说有保险,可是丢了车在公司来说,也是算事故,老总甚至亲自问询了所有人。可惜那时候没有监控,这事就只能算了。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保险公司竟然赔付了一辆九成新的94新款帕杰罗。因为丢的那辆是开了三年多的90款帕杰罗,为此大家都高兴地说,这车丢得倒还赚了,真是塞翁失马。
尽管如此,公司也不会为此感谢借车的罗队,并因此制定了严禁借车的规定。
工程烂尾其实是很可怕的事,尤其是对于那些垫资进场的老板们。杨再兴这个层级的老板,是这时候最惨的一个阶层。项目要是黄了,自己前期垫进去的资金就可以断定打了水漂。银行对于大形式变化的感知力是最快最准确的,从来都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次,杨再兴的那些包工队硬生生地替他扛了这一击。只是可怜了他们,活儿干了,却拿不到钱,还背了债。
大形势不好,率先陷入焦灼忧虑的反而是总公司。因为杨再兴和总公司的几笔拆兑账一直没有清还。其实,总公司由杨再兴引发的最大的隐患还没有浮现,总公司为杨再兴做的银行贷款担保才是总公司真正该担忧的!可是这种危险却似乎只有财务总监彭总焦急。
当然,这些事底层的员工是不可能知晓的。公司员工的思维境界只局限在揣测那天杨老板为什么一改往日的谦和友善,是偶然生气了?还是原形毕露?只有王吉算出了原因:肯定是杨老板遇到了大麻烦才至失态。
不过从现在开始王吉和大家对杨老板的善意终止了,又不拿杨家工资,犯不着去看杨再兴的脸子。因此,在大家潜意识里,对杨再兴充满了恶意,哪怕是对他的揣测也都会刻意地向着不好的方向延伸,恨不得看他坏事,盼着他身败名裂。小人物好哄,一句好话就能为你卖命,可是,小人物也容易得罪,你不经意地一下就会被人家诅咒被人家盼着坏事。
过了那一晚,继续歌舞升平。
这天晚上,大家歌舞正酣,借车的罗队拿着车钥匙来了,交给了办公室主任小石也没有和老总们打招呼就走了。刚巧司机沈师傅准备送王姐,就从小石手里接了钥匙等着王姐一行人和老总们寒暄过后,就一起下楼了,到楼下却没有找到车。
车就这么丢了。
这辆吉普车是罗队上个月借走的,老总让小石催了好几次,听小石讲,把罗队催的都有些不高兴了。所以今晚还车,连个招呼都没有打就走了。要不是恰巧要送王姐回家,还真不知道啥时候能发现。从罗队还车回来到王姐下楼,最多不过十多分钟的时间,车就没有了。
这实在吊诡,如果罗队交车时让人现场接收,哪怕是让公司的人在楼上探个头看看也能洗了嫌疑。
虽说有保险,可是丢了车在公司来说,也是算事故,老总甚至亲自
问询了所有人。可惜那时候没有监控,这事就只能算了。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保险公司竟然赔付了一辆九成新的94新款帕杰罗。因为丢的那辆是开了三年多的90款帕杰罗,为此大家都高兴地说,这车丢得倒还赚了,真是塞翁失马。
尽管如此,公司也不会为此感谢借车的罗队,并因此制定了严禁借车的规定。
工程烂尾其实是很可怕的事,尤其是对于那些垫资进场的老板们。杨再兴这个层级的老板,是这时候最惨的一个阶层。项目要是黄了,自己前期垫进去的资金就可以断定打了水漂。银行对于大形式变化的感知力是最快最准确的,从来都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次,杨再兴的那些包工队硬生生地替他扛了这一击。只是可怜了他们,活儿干了,却拿不到钱,还背了债。
大形势不好,率先陷入焦灼忧虑的反而是总公司。因为杨再兴和总公司的几笔拆兑账一直没有清还。其实,总公司由杨再兴引发的最大的隐患还没有浮现,总公司为杨再兴做的银行贷款担保才是总公司真正该担忧的!可是这种危险却似乎只有财务总监彭总焦急。
当然,这些事底层的员工是不可能知晓的。公司员工的思维境界只局限在揣测那天杨老板为什么一改往日的谦和友善,是偶然生气了?还是原形毕露?只有王吉算出了原因:肯定是杨老板遇到了大麻烦才至失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