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可摘星陈 作品

第821章 和解了

她熟门熟路的来到了咱家别墅。

一手拎着蛋糕,一手敲了敲门。

“来啦!”门内传来沈晴清脆又带着点睡意惺忪的声音,伴随着拖鞋摩擦地面的声音。

沈晴打开门,看着王悠悠手里拎着的蛋糕盒。

“蛋糕?”

“是的,给你买的,知道你爱吃草莓蛋糕。”

“太谢谢你了,快进来吧!”

王悠悠走了进去,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沙发上的李静楠。

“晴晴,你说的人就是她啊?她怎么在你家里?”

沈晴连忙开口道,“李静楠她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变好了。你就别带着有色眼镜了。”

王悠悠勾了勾嘴角,一脸不相信的样子,“真的?”

“是的!赶快坐过去吧!”

王悠悠把蛋糕递给了沈晴,然后朝着沙发走了过去。

“好久不见。”她跟李静楠打了招呼。

李静楠微微一笑,“好久不见。”

王悠悠坐了下来。

没多说什么。

这时沈晴把蛋糕放在一旁,然后也走了过来。

“饭菜还需要的你一会儿,我们先聊会天吧!”

“好啊!”王悠悠回答道。

李静楠率先开口道,“真的谢谢你们还愿意跟我一起聊天。之前是我不对,我郑重的跟你们两个道个歉。”

王悠悠勾了勾嘴角,“如果道歉有用,那还要警察干什么?”

这时沈晴开口道,“好了,之前不开心的事儿就不要提了,想想之前我们三个开心的事。今天都坐到这里也算是缘分吧。”

王悠悠也释然地笑了:“是啊,那时候大家都年轻气盛。说起来,真的好久不见了,你……还好吗?”

“挺好的,”李静楠的笑容真诚了许多。

沈晴笑了笑,“对了,你们还记得高三那年,老班抓迟到吗?”

“怎么不记得!”一提上学时候的事,王悠悠立刻来了精神,“有一次沈晴,为了抄近路翻墙,结果裙子勾破了,还被教导主任逮个正着,站在走廊罚站,脸都红透了!”

“喂!”沈晴脸一红,瞪了王悠悠一眼,“你还好意思说我?你自己偷偷在课堂上看小说,被老班发现,书当场就给没收了,哭得稀里哗啦的。”

“哈哈,那本书我攒了好久的零花钱才买到的!”王悠悠也不恼,反而笑得更欢了。

李静楠也被逗笑了:“我记得那次,我也被罚了,因为上课和同桌传纸条,讨论周末去哪里玩。结果纸条被老班截胡,当着全班的面念了出来,尴尬死了。”

“还有还有,”沈晴也加入了回忆的行列,“咱们班那个‘情歌王子’,天天在楼下给隔壁班女生唱歌,结果被保安大叔拿着手电筒追着跑,哈哈哈!”

“对对对,还有运动会,咱们班拔河,结果绳子断了,所有人都摔成一团!”

“还有校门口那家麻辣烫,每次放学都挤满了人,老板的秘制辣酱,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

曾经的隔阂与不快,在共同的青春记忆面前,仿佛从未存在过。她们聊着当年的老师同学,聊着课堂上的趣事,聊着考试前的紧张与熬夜,聊着那些懵懂又闪闪发光的日子。

原来,时间真的是最好的良药。它能抚平过往的伤痕,也能让曾经的棱角变得温润。

看着眼前谈笑风生的李静楠,沈晴和王悠悠都感到一种奇妙的缘分。

那些年少时的矛盾,如今看来不过是青春画卷上一道略显突兀的笔触,而此刻,这道笔触被岁月晕染开,竟也成了回忆中独特的一部分。

“真没想到,我们还能这样坐在一起聊天。”李静楠感慨道,眼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是啊!希望以后我们还能这样坐下来聊天。”王悠悠说道。

沈晴又看向李静楠,“你觉得呢?”

“嗯嗯!跟你们在一起还是那么高兴。”李静楠说道。

这时刘妈的饭也做好了。

沈晴开口道,“我们吃饭吧。”

今天正好是晏北加班,安安康康放学去课外班了。

家里就没有其他人了。

沈晴从酒柜里拿出珍藏的红酒。

分别给王悠悠和李静楠还有自己都捯上了。

“咱们三个就别想那些不开心的事了,好像当初咱们刚认识一样。那么美好。”

“干杯!”王悠悠和李静楠也同时举杯,三只酒杯轻轻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声。

“啵”的一声轻响,是酒杯离开嘴唇的声音。

三个人心里话什么都说了。

聊的很开心。

她们像以前那样。

红酒的微醺渐渐上头,三人的话匣子也彻底打开了。从工作中的趣事与烦恼,聊到学生时代的糗事,再到对未来的憧憬和迷茫。

时而为对方的成就欢欣鼓舞,时而为对方的委屈轻声安慰,时而又因为某个共同的回忆笑得前仰后合。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餐厅里的笑声和低语却一直没有停歇。红酒一杯接一杯地添上,杯中酒渐渐浅了,情谊却越来越浓。这温馨的氛围,就像桌上那盏暖黄的灯光,将三个女孩紧紧包围,也映照着她们之间无需言说的深厚友谊。

她们享受着这份难得的相聚时光,在美食、美酒和知己的陪伴下,畅聊着属于她们的青春与心事。

……

三个人都喝的有些微醺了,但还醒人事。

沈晴开口道,“要不然你们两个住下吧,大晚上的回去也不安全……”

“算了吧,我们还是回去吧!”王悠悠说道。

李静楠也开口道,“我们打车回去,就不麻烦你了。”

王悠悠看向李静楠,“咱们走吧!”

“好!”

说着她们两个就朝着门口走去。

“那你们两个注意安全。”

“放心吧,晴晴。”

“到家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