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共赏纪录片,玄宗...

安史之乱,一个惨痛到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扼腕的重要历史节点,一个现代只要接受过义务教育的国人皆耳熟能详的名词。

古往今来,无数专家学者及历史爱好者们围绕着这场直接引发大唐由盛转衰的战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各种角度出发众说纷纭,网络上相关的资料视频不计其数。

为了避免误导直播间的观众,安夏最终选择了官方出品的历史科普纪录片*,点进了“安史之乱”的这一集。

恢宏大气的背景音乐徐徐响起,历史沉重的岁月感伴着片头曲中的残垣断壁款款而来。

视频一开头,一段“皇帝夜出逃”的戏码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进入正片后,温文尔雅的话外音开头先是简要介绍了安史之乱中的绝对主角唐玄宗李隆基的出身及上位史。

其中,因着李隆基对太宗的崇拜之情,视频中也简单提到了一些太宗李世民的不世功绩。

顿时,正处于贞观元年的重臣们喜笑颜开,钦佩的目光纷纷投向了上首端坐的年轻帝王。

而御座之上,李世民虽然被未来的自己卷得很是有些压力,但既然他如今遇上天幕这种神迹,内心自是涌出一股要做到比原先更好的动力与决心。

而天幕开头这短短几句话中,简单一句一笔带过的“武氏专权”此时并未引起初唐诸位人杰们的注意。

——毕竟,无论这武氏是权臣还是后族,对于熟知汉末到隋朝期间各种黑暗历史的他们来说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更遑论还有件天子弃都而逃这种大事在刺激着李世民及众位重臣的神经。

但武周年间则不然。

看到这样的开头,武则天不由得手中一紧,眉头紧皱。

于女皇身旁伴驾的太平公主听到自己被李隆基诛杀的结局,同样面色不愉,一腔怒火无处发泄,将牙槽咬得嘎吱响。

二人身后,上官婉儿担忧地望向这对母女的背影,内心叹息不已:历史竟如此不公平吗?身为女子,纵是像陛下这样立下如此伟业,最后竟也在后世留不下一句姓名吗?

【啊,忘开弹幕了。】

安夏终于发现刚刚为什么一直觉得不太对,忙打开了弹幕开关。

眨眼间,密密麻麻为武皇陛下抱不平的弹幕瞬间充斥了整片屏幕。

【哇,不愧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就应该是这种排面!】

安夏调完弹幕透明度后,顺手也发了条“支持武皇”的弹幕上去,简单的一个小动作却又激起了天幕下无数浮想联翩。

随后,纪录片中关于李隆基身世更详细的讲解也随之而来。

一句“一代女皇武则天之孙”,让武皇陛下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的同时,也让武周之前的众位帝王将相们原本淡定的眼神迷茫了起来——

???

等等,天幕刚刚说了什么?!

虽然见惯了皇室权斗,但女子称帝这种新鲜事他们还真没见过!

而且,千百年来皇室父子兄弟之间为了皇位互相残杀的事情他们倒是已经司空见惯,就连母子相争也曾有过几个先例。

但伯母与侄子、嫂子和小姑子、姑姑与侄子、堂姐和堂弟……

嘶~

这唐朝……这么精彩的吗?!-

不过,今日的主角毕竟不是武皇陛下,纵使这些人再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时也无法得到明确的答案。

制作精美的纪录片继续向前推进,开元年间的李隆基广纳贤才、励

精图治,一项项优异的政绩让先祖们连连点头的同时,也越来越好奇事情究竟为何会演变到片头那般局面。

纪录片并未让他们久等。

很快,嗓音磁性的旁白便以一句在安夏看来极其阴阳怪气的“放浪的情怀”开始了对晚年李隆基的评价。

懈怠懒政、奢侈无度、强夺儿媳、宠信奸佞、打压人才、玩弄权术……最终导致京城陷落,仓皇逃窜入蜀。

一桩桩一件件,温和恬淡的声音真正应了那句字少事大,客观也直白的将李隆基的老底直接掀了个干净,没给留一丝颜面。

再加上弹幕中诸如“一日杀三子”、“冤杀大将”、“临场换将强逼守军出关以致大好局面全盘溃败”等一系列的细节补充……

刹那间,风云突变。

所有时空齐齐陷入震惊。

纪录片一段不超过二十分钟的论述中,从宰相制度、人才选拔、军镇设置等方面全面的分析了造成安史之乱的后果,同时也将李隆基彻底钉死在“老年昏聩”的结语上。

在这二十分钟里,不仅让安史之乱前的诸位先祖见识到了一个极度繁荣的王朝在当权者各种神奇的操作下衰落的全过程,同时也让所有时空直观地见识到了后世彻底抛弃“为尊者讳”、大胆直白的指责帝王过错的历史评价观。

明末清初,黄宗羲老先生目光炯炯,眉目舒展,一句判语脱口而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哈哈哈哈,吾道不孤!"*

“哈哈哈!‘老梅生嫩枝’,这天幕可真够损的!”市井间,无数百姓窃窃私语,对着帝王家的密事评头论足起来。

唐朝,天宝十四年初。

杨国忠等天幕上被点了名的奸臣们瘫软在地,软烂如泥。

而李隆基本人已经彻底陷入癫狂,只觉得一瞬间周围所有人看他的目光都诡异了起来,疯狂大喝着让人将太子押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