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鸠 作品

第161章 反诗4

 不到一个时辰,许劲拿着签好的认罪书,从刑部大牢里慢悠悠地走了出来。

 刑部清吏司主事之一,李务跟在他后面,带着点恭维地笑道:

 “还得是大人出马,这要让我们去审不知道要耽误多少功夫。”

 刑部正常的审案流程,应该是由清吏司为核心的格司官员初审,再由左右侍郎组织复审,最后才由尚书主持三法司会审,呈报给陛下。

 今天属于越过了程序,可各地方办事哪可能都那么守规矩,“对症下药”才是治策。

 而面对李务的自贬之词,许劲也客气地说:

 “刑部事务繁重,汝等才是中流砥柱。不过这种倚祖之辈确实麻烦,若真叫清吏司去审,也是强人所难。”

 李务的笑容里多了几分真情,他拱手连称:“多谢大人体恤。”

 许劲拍拍他的肩膀,而后掂量着手中的认罪书,眉头却微微皱起。

 荀锡为并不难搞定,相反,他太好审了。

 许劲手都没脏,不过是在里面喝了杯茶,又说了几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话,荀锡为就倒豆子一样,把如何蓄意接近姚怀瑾,以及如何诱骗姚怀瑾去花楼,然后模仿其笔迹,最后留下被灌醉的姚怀瑾和反诗悄然离开的事情说了个清楚。

 许劲倒没觉得荀锡为是在为了脱身而说谎,毕竟他们这种膏粱子弟最会审时度势,直白点说就是“软骨头”,为了自己的利益反复横跳,卖完身边人卖背后人,对他们来说也是人之常情。

 问题在于,以荀锡为供出的背后之人,真的会用一只这样不可信的兔子,做一个这样的经纬之局吗?

 许劲将认罪书卷成彤,在手心里敲了敲,而后对李务说:

 “你这两日辛苦点,亲自在这里,一刻不离地看着这个荀锡为。也别为难他,三餐吃食照常,不过东西要仔细试毒。除我以外任何人,哪怕是左右侍郎也不可以提审他,更不许任何人探视。”

 李务听得连连点头,虽然许劲定的规矩超乎常规,但他明白此案事关重大,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

 翌日。

 卯时的钟声从谯楼荡开,惊起琉璃瓦上几只宿夜的寒鸦。丹陛两侧的铜鹤舒展长喙,吐出袅袅檀香,与拂晓的雾气纠缠着漫过汉白玉栏杆。百官早已沿着御道两侧雁翅排开,绯袍青袍前后交叠,虽天边朝阳未起,也能从人群中看出几分红日乍破青穹的趣味。

 执鞭太监蟒袖翻飞,三丈余长的金丝蟒鞭在太极宫前抽出炸雷般的脆响,余音在宫墙间碰撞回旋。方才还有细微交头接耳声、冷得跺脚的衣物摩擦声骤然沉寂。

 太极宫朱门缓缓打开,百官沿着汉白玉拾级而上,鱼贯而入。

 三呼“万岁”之后,许劲站在第三排,对着前面的绯衣玉带猛看了两眼。

 眼见着那人似是要有动作,他抢先一步开口: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那人拿着笏板的手抬起又放下,随后回头看向许劲,那眸子黑沉如墨,似是带着威胁之意——

 正是,陈道远。

 李惑高坐台上,眼眸微垂,和许劲一触即离。他微微抬手,刘宁海在一旁喊道:“准——”

 许劲端着笏板走出队列,站于朝臣最前方。

 “姚怀瑾虽只是举子,但此案涉后宫前朝,故微臣斗胆,已将姚怀瑾转押至刑部,审讯取证。”

 许劲这话,只有一半是真的。

 想将姚怀瑾提出京兆府是真,如今姚怀瑾就在刑部大牢也是真,但过程绝不是他这三两句。

 其实姚怀瑾一案由刑部审理也算是合情合理,毕竟他有个当妃嫔的姐姐,还有个皇子外甥,姚家再破落也和荀家不同,人家现在就是正经的皇亲国戚。

 可许劲刚接到梅瑾萱消息时,就去京兆府走过一遭,却被京兆府以“姚怀瑾身无官职,且此案为京兆府首获,已在审理”为由拒绝了。

 要知道,许劲堂堂二品大员,亲自来京兆府,却被京兆府尹一个从三品毫不留情地拒绝,要说背后没有猫腻,许劲完全不信。

 要是闹到早朝上,费一番口舌,强迫京兆府交人也不是不行,但许劲这人得李惑看重的一点就是——他能走捷径,绝不浪费功夫。

 于是,他选择了釜底抽薪。

 也就是先找到荀锡为这把“借刀杀人”的刀,得到供词,再去京兆府要人。

 这回京兆府痛快地交了人,不光是因为案中牵扯的朝廷命官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更是因为……

 京兆府尹站在稍后的地方,有点焦躁地擦了擦头上的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