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7章

面对着夏舒纬的称呼,苏氏和气应声:“诶。”

夏舒纬叫得没有感情,听的人同样没什么感情。

但苏氏的地位已然不同于往日。

夏舒纬从此以后想无视她,也要自己掂量掂量。

仪式结束时,日头已升到屋顶。

夏光淳独自带着苏氏去往祠堂敬香。

正厅里,婢子们端进来一盘盘喜糕,夏老夫人与众人一同品尝。

夏桉和盛枷也坐了下来,品尝喜糕。

夏舒寒则凑到了夏舒纬的身旁。

他看得出来,兄长今日的心情说不上多高兴。

但他的嫡母,可是他自己拿出证据给弄去庄子的。

所以,他倒也没什么理由可抱怨的。

他递给夏舒纬一块儿喜糕:“兄长也尝一块儿,沾沾喜气。”

当着众人的面,夏舒纬没有刻意拒绝,他伸手接过喜糕,“谢寒哥儿。”

夏舒寒道:“兄长,你每日在翰林院,都做些什么事务啊?”

夏舒纬在夏舒寒心里,始终有那种高不可攀之感。

夫子们常说能进翰林之人,那都是人中龙凤,绝非凡夫俗子所能肖想。

所以,他一直都觉得翰林院是个顶神秘的地方。而科举一步就跨进翰林院的夏舒纬,不得不令他敬佩。

夏舒纬今日态度倒是不似以前那般爱搭不理。

他温声回夏舒寒:“就是些日常事务,辅助大学士进宫讲学,梳理史书资料,编撰学术内容。改日,你可去我的书房看看。”

夏舒寒咧嘴一笑:“真的,那太好了。”

夏老夫人道:“去是可以去,但不可误了你兄长的公务。你可去跟你兄长学习如何学好课业知识。你虚心向学,你兄长定会教你的。”

夏舒寒乐了乐。

“那就先谢过兄长了。”

夏舒纬没什么感情地扯扯唇:“不必。”

夏光淳带着苏氏回来时,厅内已经满屋飘香。

一家人在一起用了一顿简单又不失隆重的喜宴。

宴席过后,苏氏站在正厅门口,看着满院的红绸,指尖轻轻摩挲着腕上的金镯。

她心里清楚,从这一刻起,她不再是那个需要看别人脸色、受人非议的妾室。

而是这尚书府里,能与老爷并肩而立的女主人了。

夏桉走到她身边。

亲切唤了声:“母亲。”

苏氏转眸,随即柔和一笑。

夏桉挽着她的手臂,看向前方:“今后,母亲再不用困顿于这后宅一隅,您如今是尊贵的尚书夫人了。聿王世子不日大婚。这样的宴席,母亲可以光明正大地参加了。母亲定要好好筹备身行头,风风光光地去聿王府参加喜宴。

苏氏这一次应得很轻松爽快,“好。”

萧凌与何姑娘的大婚,定在了十一月初二。

而先于他们大婚之前,淑贵妃回京了。

淑贵妃回来得有些突然,原定她是要十一月底才会从江州回京。

如今提前了近一个月。

萧易瑾得知了母妃回京的消息后,与卿理公主匆匆赶来了宫里。他不明白母妃提前回来是否是遇到了什么特别的状况,心里有些记挂。

二人进了宫门,却听到紧闭的殿门内,殿内传来母亲妃的怒斥声。

虽然没能听真切,但他听到了“堵住那些人的嘴”“如何被查到”“废物”等字眼。

这时,于川海来到萧易瑾面前,“殿下,您是听到消息,来见娘娘的吧,贵妃也想着殿下,不过此时殿内有客,还请殿下随我去偏殿候着吧。”

萧易瑾知这应该是母妃的意思。

他朝殿门看了一眼,带着赵迎雪随于川海一起进了偏殿。

宫人为他们端了水果点心,上了茶。

于川海离开后,萧易瑾脸色有些疑惑。

赵迎雪纳闷道:“殿下,母妃殿内究竟是谁,让母妃发了这么大的火气。”

萧易瑾摇摇头:“不知。”

赵雪迎琢磨着淑贵妃刚刚的话:“为何我觉得,他们说的像是那刚刚平反的前苏太傅的事。”

萧易瑾挑眉看着赵迎雪。

赵迎雪忙道:“哦,我也是猜的,那件事与母妃能有什么关系。”

她如此说时,还不忘看看萧易瑾的反应。

萧易瑾看似有些略有所思。

章华殿内,王淑华整个人气得脸色发黑。

她原本在江州正督建着那九层天罚,正在兴头上,京中却突然传来莫名其妙的消息。

苏浩年居然平反了。

这件事一下子扰乱了她所有的兴致,她连夜便起程离开江州,返回京城。

此时,殿内的客人确实不宜被人看到。

因为有左相,还有盛若举。

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他们不会一起出现在这里。

王淑华冷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不是已经让人堵好那些人的嘴了吗?为何还会被查到?”

“笑话,真是笑话,都多少年了,居然还能让他重回京城,你们居然还都阻拦不了。”

“如今怎么办,当年的事情,若是将我牵扯出来怎么办?瑾儿又该如何?”

左相沉声道:“娘娘不必如此焦虑,虽然苏浩年被证明无罪,但罪魁祸首已经推到了一个死去之人身上。所以,没有人会知道真相。”

“可是万一呢,万一他们揪出来怎么办?”

她看向盛若举:“这又是你那儿子做的好事吧?”

王淑华嘴角浮起一抹讥讽的轻笑,“真是可笑,当年我见他可怜,将他留在宫里,与三皇子一起长大。给了他最好的教育和照拂。他倒好,狼崽子长大了,竟是将狼爪抓向自己的主人了。”

盛若举低头:“娘娘恕罪,是我教子无方,坏了事,回去臣定好好管束。”

“你管束他?盛太傅,你也就能做做学问而已。这盛枷若是听你的,何以会如今日这般肆无忌惮。”

右相道:“娘娘,依臣看,这件事最要怪的,是苏浩年的那群死脑筋的学生。若非他们一直坚持捣乱,盛枷也不会揪出端倪来。总之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算账也不是时候。好在苏浩年自己也以为是前朝旧臣看他不顺眼,故意陷害的他。所以,这件事后面只能不了了之。”

王淑华气急道:“你们最好保佑这件事到此为止,否则,我们一个都好过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