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6章(第2页)
从京城到北川两千里余路,他们每过一座城池都会买上两三石粮食。
数量不多,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可到北川之时,便能积攒上千石粮食。
积少成多,数年时间,陈家地下堆满了粮食。
晒干的粮食,做好防腐防霉的措施后,可保数年不坏。
这些粮食足够十万将士嚼用三个月。
每一次探亲的陈家人,数十辆马车从京城出发。
世人只当是晚辈载着一行奴仆以及各种礼物到北川。
实际上礼物不足一马车,剩下的全是铜板。
一贯贯的铜板装在礼盒中置于马车上,够份量,也免去金银上的印记。
一路走,一路买,铜板换成粮食。
马车的车辙印还是拉着中午的痕迹。
零散的铜板花出去,流于民间,无影无踪。
纵使偶尔有人看见,也可以说陈老曾经路过当地,说此地的米粮好吃。
回家探亲路过,买上一些。
除了粮食,陈府还备有各种金疮药、止血药等。
也都是日积月累攒下来的。
沈清棠看完信,突然有些后怕。
幸好,她不是季宴时的敌人。
一口气看完信,对季宴时的怨也散了八分。
能不散?
她急到抓耳挠腮,口舌生疮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在季宴时那里从来就不是事。
他故意推她出来,单纯就为了给她收买人心的机会。
若是季宴时坦诚相待,说陈老家里有粮食,打死沈清棠也不会费劲筹粮。
她怎么可能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愿意倾家荡产?
可事到如今,木已成舟。
沈清棠把谷中所有的家禽、家畜除了能干活的都给将士们填了肚子。
欠条写了一堆,人情该欠的已经欠了。
纵使她想喊停,以如今的通讯也拦截不了任何一方。
重点是,到了年初三,沈清棠已经想尽了所有能想的办法。
还差三天的粮食缺口堵不上。
她算到的,季宴时也算到,才让李素问掐准时机给她信。
如今,信给了沈清棠,相当于他坦诚相告,给沈清棠抉择的机会。
沈清棠相信,此刻只要她去陈家,一定会满载而归。
可去了,就算认同了季宴时的做法。
被将了一军。
沈清棠很不爽。
却没得选。
她可以生季宴时的气,但是不能拿将士的生命开玩笑。
沈清棠一口贝齿咬的的咯咯作响,死死的盯着信纸上的黑字,像是要把信烧出个窟窿。
瞪了一会儿再次把信扔了出去,恶狠狠道:“谁稀罕你兜底?不就是三天缺口?我有办法堵上。”
说罢,抱着李素问给的木匣子起身。
走到门口,犹豫了一下,又转回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