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来,解释解释,什么叫柳暗花明?
“好了,你的事情忙完了吧!快来看看我带来的资料!”海军大佬迫不及待地敲着桌面,有些迫不及待的把手里的“词典”放到一边。
谁让小刘秘书接过了搭建“大联合体协调小组”的活哪,把保密守则塞给这位大佬后,就失去了踪影。没有监管的大佬,想要偷懒也挺理直气壮哈。
江夏从善如流地坐到海军大佬身边,目光却越过了那个写着醒目“6623”编号的厚实档案袋,反而伸手拿起了旁边另一个牛皮纸袋——这个袋子看起来饱经摧残,上面密密麻麻盖满了各种交接印章和保密戳记。
嗯,印章是必须有的,但上面落满了大脚印就不正常了。虽然江夏已经猜到这个牛皮纸袋被踩来踩去的原因了。
嘿嘿嘿,这里面十有八九装着海军被狠狠“晃点”的铁证。
“啪!”
海军大佬面色不善地一把夺过这个牛皮纸袋,语气坚决:“先看这个!正事要紧!”他把“6623”档案袋往江夏面前重重一推,“导弹艇!这才是正主!”
江夏“啧”了一声,有些兴致缺缺。不就是那个6623项目嘛!连这个项目的成果叫051我都知道,有啥好看的!
不,正确的说,应该是6623型051艇。
请注意,此时的“051艇”并非后世威名赫赫的051型驱逐舰(旅大级),而是海军在现实国力下,提出“空、潜、快”方针中“快”字头的产物——基于与联盟“二四协定”引进的图纸和散件,艰难摸索自建的6623型导弹快艇,也就是联盟那边的183r型导弹快艇。
老毛子专家撤走,只留下一堆天书般的图纸和零散的部件。国内造船厂和设计人员几乎是硬着头皮顶上,理解、消化并最终组装出这艘全长仅27米、排水量79吨、采用木质船壳、全舰仅需15名官兵操作的小艇。按照轨迹,它将在一年后踉跄下水。
然而,这艘寄托着海军希望的“种子艇”,其命运却堪称坎坷。
后世评价它几乎是“除了导弹发射架基本能用,其他哪哪都出问题”的存在!从孱弱的船体结构、故障频发的发动机,到形同虚设的早期雷达航电系统,几乎没有一处是可靠的!
至于导弹发射架为什么能用,大概是因为……它就是个架子而已。
它甚至有过“航训途中突发下沉”的惊悚事故记录。面对这样一艘集万千问题于一身的“移动试验站”,江夏实在提不起多少研究的兴致。
所以,江夏才会对那个盖满印章、透着气愤和“冤大头”气息的牛皮纸袋更感兴趣。
因为,那里面装着的,极有可能是海军被白头鹰狠狠“晃点”了一回的耻辱——那艘捞起来后就开动不起来的“高科技”快艇!
江夏心里痒痒的:这玩意儿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飞马座”级(pegas-css)导弹水翼艇?虽然这种快艇在七十年代末才驰骋在海面上,但,还是那句话,他们可没有开挂的呆毛崽。
所以,出来一个技术验证艇,在合理不过。
如果是的话……那海军这次可就不是吃亏,而是捡了个天大的漏!未来的高速水翼艇技术啊!
海军大佬气呼呼地把纸袋往左挪,江夏的脑袋就跟着向左转;纸袋被甩到右边,江夏的视线立马盯向右方。几根倔强的呆毛随着视线摆动,清晰可见。
海军大佬火气上涌,差点没把牛皮纸袋直接顶到自已脑袋上示范下什么叫“我看不见,东西就不存在”……
算了,跟个钻牛角尖的毛头小子置啥气……
海军大佬看着江夏那副“非此不可”的执着劲儿,最终还是拗不过他,没好气地把那个神秘的牛皮纸袋甩了过来:“行行行,看吧看吧!看完赶紧给我回来研究正事!”
江夏迫不及待地拆开袋子,抽出里面的资料和照片。
手指划过第一张略显模糊的侧视图。艇体确实不大,但造型……透着股生硬的怪异感。不同于普通鱼雷艇或炮艇相对修长的线条,这艇显得极其短粗,船身比例有些失调,像被某种重负压矮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