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神偷 作品

第四十三章 不请自来(1)

 早已经是夜半三更,可甘州城内的香烛味儿依旧延绵不绝,呛得人根本都推不开窗户。  “将那些和尚都看住喽!” 

 总兵官衙房之内,李景隆召集一干心腹人等,他站在窗前,神色隐晦难辨,低声道,“明日全赶了城外寺庙里头住,划给田地,不许他们招摇!” 

 不知为何,北平灵光寺这些不请自来的和尚们,竟让见惯了风浪的李景隆,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再着人快马去问,南京报恩寺栖霞寺那些高僧到了何处了?” 

 李景隆又继续闷哼一声,“总不能把咱们建的寺,都给那些北平的和尚了!” 

 “甘州寺庙之主,万万不可由北地的和尚来做!” 

 忽然,李景隆那草台班子一般的几位心腹之中,一文士模样的人,忧心忡忡的开口。 

 “我肃镇初成,卫所之民多是山陕移民!” 

 那文士沉声道,“这些人初来乍到如无根浮萍,本就心中忐忑惶恐,暂时还不融于我肃镇。大帅建寺本是为了招抚胡虏,以安边境!” 

 “而这些北地和尚,语言习俗与山陕之地颇有相通之处,莫要没等到招抚了胡虏,先把咱们肃镇百姓的心给搅乱了?” 

 “再者,自辽金开始,北地和尚从来贪婪,收取香火无度。不能我肃镇百姓辛苦所得,都供奉了他们!卑职看来,我甘肃寺的主持,荆轲便宜了番僧,也不能给这些北地的和尚!” 

 李景隆微微颔首,“复山所言,正是某心中所担心的!” 

 说着,他转头看向那名叫复山的文士,“明日本公上书朝廷,派遣你为甘州城防使,把咱甘州城当做中原城池那般管起来,行郡县之责!僧庙之事,亦在文事管辖范围之内。” 

 名叫复山的文士起身,俯首行礼道,“卑职必不辱命!” 

 说起来他也是名臣之后,乃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十二代孙,名范从文。 

 当初在京中担任御史,因为忤逆了老朱,本来要被处死。可老朱一看他是范仲淹的后人,写了五张先天下之忧而忧给他。言道,看在你祖宗的面上,免了你五次诛身之罪,发配甘肃吧。 

 而李景隆到了甘肃正是用人之际,这样的人才自然是要收到幕僚之中的。 

 “大帅!” 

 肃镇幕府的账房总管罗海迎也有些忧心的开口,“秋收已开镰,刘高两位大人,整日的看着。卑职看来,他俩也是精通农事,略一算计就能知道我肃镇收成如何的!” 

 说着,他顿了顿,“卑职这账本,还是按您先头吩咐的做吗?” 

 肃镇收了多少粮食,是绝对不能一五一十的上报的。 

 倒不是他李景隆真藏了什么私心,而是历来地方和中央的关系就是,地方上穷,中枢拨钱。地方上富了,中枢就要劫富济贫打秋风。 

 一旦肃镇的粮食能自给自足了,中枢就会一毛不拔。那也就算了,可若是将来肃镇欠收,中枢不但不会救济,还会怀疑肃镇是故意瞒报了。 

 “这俩贼厮鸟!” 

 甘州卫指挥佥事熊本堂在旁冷笑开口,“才来多久呀!就整日无所事事,不是在咱们田里转悠,就是在军中乱几把打听,曹他娘的,有时候真想让人把他们往山沟里一带,让狼叼去算球!” 

 李老歪也阴沉着脸开口,“大帅,那秋后的练兵还练吗?” 

 卫所的军制,是战时为兵闲时为农。 

 即便是李景隆这样的总兵官,亦不能随便组织兵马,完全脱产。可以说他从甘州六卫之中选拔出来近一万的兵马,其实是有些踩线了。以前身边没有朝廷的人,自然是他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