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花迟 作品

第297章 两事一书(第2页)

 皇帝摆了摆手,站起身,脊背挺得笔直,走到天开台开阔处,俯瞰着整个长安,目光锐利,冷不丁问道:“庞审元那边,什么情况?”

 李淑站在皇帝身后,听他问起,眼眸陡然一寒,语气也冷了几分,回道:“有五个怀了身孕,根据脉相,是三男两女。这数月,他吃了不少猛药,才短期内有了这五个孩子。庞御医说了,照他这身子,撑死还有三年寿命,可他不知节制,身子一日不如一日,眼见着就要垮了。”

 “罢了,随他去吧,这孩子,终究是废了。” 皇帝轻声叹息。

 “爹,留着这蠢货作甚?一次又一次坏事,您谋划这么久,功劳都喂到他嘴里了。乌龟潭那般大,藏一万兵都富余,这他都能搞砸,还能指望他干什么?” 李淑越说越气,到最后,那双秋水眸中,杀气抑制不住地往外冒,整个人仿若冰坨,冷得刺骨。

 皇帝摇了摇头,继续道:“他在外头吃了不少苦,就容他放纵些时日吧。爹让他领兵,本是最后给他个机会,他没抓住,也没干好,确实不是那块料。

 不过,也无妨。起初,是想给他造势,想着让他立个再造社稷的大功,一步到位封个秦王,往后也省得折腾。如今,既然没拿下野利遇乞,也可用破敌阴谋之名言说一二,你不必操心。”

 李淑咬着牙,最终长叹一声:“爹,若娘还在,断不会让您这般纵容他。”

 皇帝闻言,愣了愣神,随即笑道:“你娘若在,他也不会是如今这副模样。”

 此言一出,两人都陷入沉默。

 良久,皇帝再度开口:“这些,爹都有预料,不算大事,无关紧要。眼下,当务之急是借着这次机会,把宗室的依仗连根铲除,这才是关键。”

 李淑点了点头,问道:“父

皇,您想女儿做什么?”

 皇帝没言语,转身看向李淑,神色淡淡:“爹当年,一直想问你娘一个问题,却总也开不了口,如今,爹来问你,你过得可开心?”

 李淑一怔,旋即展颜一笑,带着几分娇憨:“当然开心啦!女儿该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有个疼我的父亲,自己又不被人欺负,还为母报了仇,如今,就盼着能早日治好您的身子,便再无所求了。”

 “你这孩子,真真和你娘一个样,样貌七分像,性子更是十足像。” 皇帝无奈叹道。

 “我是娘唯一的女儿,自然像喽。” 李淑俏皮一笑。

 皇帝摇了摇头,拍了拍她的手:“好了,你下去吧,爹想一个人待会儿。”

 “爹,您还没跟女儿说接下来的计划呢。” 李淑提醒道。

 “孩子,有些事儿,爹能做,你却做不得,也不该知道,去吧,爹心里有数。”

 李淑见皇帝这般说,虽满心狐疑,也只得恭敬行礼,走下了天开台。

 皇帝目光远眺,望着脚下的长安城,眼神晦涩难明,许久,一言不发地朝内宫走去。

 是夜,宸仙殿中。

 皇帝瞧着屋檐下那空荡荡的鸟笼,轻声唤道:“梅零!”

 “奴才在!” 一道阴柔的声音自暗处飘来。

 “去,把刘氏和陈氏分别送往韶州和梧州,往后,听兰陵的吩咐。” 皇帝沉声道。

 “主子,老奴……”

 “去吧,你跟着我奔波了半辈子,就去梧州养老吧,那儿有我给兰陵留的后路,你帮着照料好。” 皇帝语气温和,满是恳切。

 “老奴定不辜负您的嘱托!” 那声音哽咽沙哑,混着原本的阴柔,愈发诡异。

 皇帝点了点头,见这跟了自己半辈子的老人离去,又道:“竹零!”

 “主子!” 一道女声从暗处传来。

 “江南的事儿,安排妥当了?”

 “主子放心,今晚子时,那两人必死无疑。” 那女声难辨年龄,时而如少女娇柔,时而如老妪沧桑。

 “河里的鱼,可有下落?” 皇帝又问。

 “没,毫无线索!”

 皇帝颔首,吩咐道:“今晚过后,贴身保护兰陵,别让她出事。”

 “是!”

 皇帝见这人走远,继续道:“回来了?”

 “嗯。” 一道少女的声音传来,坚毅又低沉。

 “可想家了?”

 那少女没有回应,只是沉默。

 “也是,你常年在外,母亲又早早离宫别居,对皇宫没眷恋,也正常。” 皇帝喃喃说道。

 少女皱了皱眉,似不愿在这话题上多纠缠,直言:“我去了皇陵。”

 “嗯。”

 少女见状,突然道:“我可解长安之困。”

 皇帝摇头:“你这孩子,聪慧过人,勇武非凡,于兵一道,少有敌手,爹岂会不知?”

 “爹,一定要这么做吗?” 少女悲切道。

 “不破不立,唯有此途。” 皇帝声音清冷,却无比坚定。

 少女沉默,摘下兜帽,露出一头银白长发,几步上前,将一块玉佩递到皇帝手中:“这是娘让我给您的。”

 皇帝接过玉佩,在掌心反复摩挲,苦笑道:“你娘,还是这般倔强。”

 少女没再言语。

 “去吧,这一路舟车劳顿,想必极为辛苦,要好好歇着。” 皇帝神色疲惫,轻轻挥了挥手,似是不愿再多看一眼,又仿佛带着几分难以言说的无奈。

 “是!” 少女拱手施礼,戴上兜帽,隐没在夜色之中。

 这一夜,皇帝在宸妃殿内见了诸多臣子。

 有寒门领袖颜夫子,有翰林学士院知制诰,有新上任的三司使,有大理寺卿,有京兆府尹,还有钦天监司天监正。

 往日清冷的宸仙殿,今夜人流穿梭,直至拂晓,才停歇下来。

 这一夜子时。

 王浅予死于丫鬟投毒,一尸两命;崔穆清遭遇刺杀,腹部连中三刀,生死未卜。

 拂

晓,一道诏令自皇城大内传出:

 朕以眇躬,绍膺大宝。幸赖宗庙之灵、股肱之佐,方保社稷安稳。

 宸公主柔嘉聪慧,忠孝兼备,素为朕所重。

 值西夏野利遇乞阴施诡谋,遣奸细潜入我境,妄图坏我大华根基。公主闻之,亲率能臣,悉心探查,智勇兼施,旬月间竟擒西夏奸细三十一人,挽狂澜于既倒,其功厥伟。

 朕心甚悦,特加封 “应天贤孝宸公主” 并赐金珠玉玩、绫罗绸缎若干,用昭殊宠。另,着有司于西南诸路择膏腴之地七州,其岁赋所入之三,充为公主汤沐之资,以酬勋劳。

 念及中枢事繁,亟需干才,恩准公主入主,权兼尚书令,总揽六部,整饬庶务。

 诸臣当敬事协同,共辅大华。

 钦此。

 两事一书,长安震动,风云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