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特定合作框架内共享!
翌日清晨,顶着通红的双眼,邢国栋亲自搭乘最早一班飞往四九城的航班。
在庄严的某部委大楼里,他声音沙哑却异常坚定地汇报了几个小时。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首长们的表情异常凝重。
“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严峻,手段也更卑劣。”
一位老者沉声道,“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这是赤裸裸的产业战争!
针对的不是领航一家,是我们整个科技产业的脊梁骨!”
“报告材料很有价值!”
另一位身着便服的首长翻看着厚厚的文件,“高晓光同志的思路很清晰,也很有胆魄!
国家层面会立即启动应对机制,外交、政策、反垄断调查同步跟进!
必须让他们付出代价!至于你们的企业自救行动……”
首长看向邢国栋,“放手去干!国内能协调的资源,会给你们最大程度的支持!记住,你们不是孤军奋战!”
得到明确支持的邢国栋,心头一块巨石总算落了地。
然而,正当他准备在京稍作停留,等待更具体的政策指示时,一份来自西北的加急传真送到了他下榻的招待所。
是留守副总发来的最新供应链情况汇报。
看着报告上触目惊心的数字和名单,邢国栋脸上的欣喜瞬间凝固,化作一声长长的、带着苦涩的叹息。
传真上清晰地写着……按照玄武预案紧急联络的国内数十家潜在供应商中,最终明确表态愿意承接领航通讯部分核心元器件或代工订单的民营企业……仅有四家!
一家位于鹏城,一家在姑苏,一家在蓉城,还有一家就在西北本地!
其余的厂家,面对西方巨头无形的巨大压力和潜在的贸易风险,或是委婉拒绝,或是直接沉默。
甚至有几家原本有意向的,最后关头也退缩了——理由千篇一律……订单小、要求高、风险大、利润薄,怕影响现有的国外订单,怕设备被卡脖子,怕得罪了大客户以后没饭吃……
“四家……”
邢国栋捏着薄薄的传真纸,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九十年代,民营企业生存本就艰难,尤其是科技制造业,完全仰赖国外设备、原材料和订单生存是常态。
一个闪失,可能就是破产倒闭、工人失业的下场。
他理解那些拒绝的老板们,心里有怨,却怪不起来。这年头,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不能再等了!”
邢国栋当机立断,放弃了在京等待后续详情的计划,立刻买了最早一班返回西北的机票。
风尘仆仆的邢国栋推开高晓光办公室的门,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疲惫和忧虑:“晓光,情况比想象的更糟。
领导表态支持,力度会很大,但需要时间落地。
可家里……玄武预案初步反馈回来了,”
他将那份传真递过去,声音低沉,“只有四家民营企业……愿意跟咱们一起蹚这浑水。”
高晓光接过传真,目光迅速扫过那四个企业的名字。
鹏城精研电子、姑苏锐锋精密、蓉城天工科技、西北宏达实业。
他脸上并没有邢国栋预想中的沉重,反而露出一种果然如此的了然,甚至隐隐透着一丝锐利的光芒。
“四家?”
高晓光放下传真,拿起桌上的保温杯喝了一口水,“刑老哥,够了!”
“够了?”
邢国栋一愣,怀疑自己听错了,“四家连个完整的配套产业链都凑不齐啊!
像样的贴片线都凑不出来一条,更别说高端封装测试了!”
“配套不齐,我们就自己补!
技术不够,我们就自己带!”
高晓光的声音斩钉截铁,“刑老哥,你仔细看这四家企业的背景了吗?”
邢国栋被问得一愣,他当时只顾着数字之少,还真没细看:“背景?”
“对,”高晓光眼中闪烁着洞悉的光芒,“我已经让办公室紧急查过了。
这四家企业的共同点是什么?
它们的掌舵人,都是留学归来的二代!
鹏城精研的少东家陈帆,留美学的是微电子;
姑苏锐锋的接班人李锐,在德国学的精密机械;
蓉城天工的秦朗,日立研究所回来的;
西北宏达的刘宏宇,也是在毛熊那边啃过几年硬骨头的!
最重要的是,这四家企业在过去几年,顶着巨大的利润压力和家族内部的质疑,都悄悄摸摸组建了自己的小型科研小组!
他们不甘心只做低端代工!他们心里那团火,还没灭!”
这个消息让邢国栋精神一振:“你是说……他们本身就有一定的技术底子和升级欲望?”
“没错!”
高晓光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戈壁滩苍茫的天际线,“他们敢在这时候站出来,顶着西方巨头的压力接我们的单子,不是傻,是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