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易小川的蜕变,范增精力不济!
易小川转身,目光灼灼地看向项羽,语气充满了力量:“羽哥,此刻的‘不动’,其威力远胜盲目的‘进攻’!它像一把无形的枷锁,牢牢锁住高要的手脚,让他寝食难安,让他首尾难顾!让他耗费巨资修筑的工事、埋藏的火药,都成为沉重的负担!让他空有獠牙利爪,却找不到扑击的目标!这,才是真正让高要最难受的煎熬!时间,站在沉得住气的一方!”
易小川的话语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在项羽心中久久回荡。.k!a~n`s\h`u+g,u?a?n′._c!o?m¨使得项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项羽紧锁的眉头下是翻腾的思绪,他粗犷刚毅的脸上第一次显露出如此深刻的权衡与凝重。显然,易小川条分缕析、直指要害的论断,撼动了他那急于复仇的冲动。
而在一旁,军师范增那双阅尽沧桑、洞悉世事的眼眸,却牢牢锁定在易小川身上。
那目光深处,悄然滋生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激赏,甚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惊奇。范增的心湖此刻波澜起伏:当年那个被他断言“难成气候”、甚至几欲放弃任其自生自灭的莽撞小子,短短几年光景,竟已蜕变至此?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如:文t!3网*? ?更}?新|最?快,当年他排斥易小川,根源在于其性格。那时的易小川,在范增看来,空有一身武勇和些许急智,骨子里却充斥着令人头疼的意气用事。他待人接物过于直率,甚至笨拙,不懂权谋机变,更常因行事风格与自己的沉稳老辣格格不入而冲突频发。
在范增为项羽规划的未来宏图中,这样一个棱角分明、难以驾驭的“将才”,非但不是助力,反而是巨大的不稳定因素,极易因个人情绪或鲁莽之举坏了大事。因此,范增宁可选择“弃子”,也不愿让他在项羽身边埋下隐患。
当易小川历经沧桑,重新出现在楚军阵营时,范增敏锐地察觉到了那脱胎换骨的变化。眼前的易小川,眉宇间沉淀了风霜,那份跳脱张扬虽未完全褪去,却已被一种深沉的底色覆盖。他行事不再只凭一腔热血,而是学会了瞻前顾后,思虑周详。
尽管偶尔流露的脾性还能看到过去的影子,但其思考问题的角度、权衡利弊的方式,已然发生了根本性的、近乎颠覆的转变。′i·7^b-o_o^k/.*c.o\m′这种蜕变,让范增不得不重新审视。
促使范增最终放下成见,甚至主动接纳易小川回归核心决策圈的原因,远非仅仅是易小川的成长,更源于范增自身无法回避的残酷现实——力不从心。 跟随项羽从会稽起兵,一路转战南北,踏过无数尸山血海,范增已是年逾花甲之人。在秦末乱世,这个年纪,寻常百姓家早已是四世同堂、颐养天年之时。可他却拖着这副日渐衰朽的躯壳,在军帐中殚精竭虑。
范增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已经是开始不可逆的快速衰老,精力如退潮般不可遏制地流逝。曾经运筹帷幄、算无遗策的头脑,如今也时常感到迟滞和疲乏。更令他忧心的是,放眼高要麾下——张良运筹帷幄,韩信用兵如神,萧何、曹参治政有方——尽皆是当打之年的俊杰。而自己呢?垂垂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