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萧何还真的有办法, 有些人就是要逼一下!(第2页)
他心中感叹,自己深陷局中,被后院的复杂和未来的隐忧所困,竟钻了牛角尖。萧何站在局外,以超然的智慧与洞悉人心的手腕,轻轻一拨,便解开了这看似无解的死结。这办法并不复杂,却需要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更需要敢于在帝王最敏感的问题上提出如此大胆而巧妙的构想。这份智谋与胆识,当得起“国之柱石”之称!
高要那句“茅塞顿开”的赞许还在车厢内回荡,带着一种释然的轻松感。萧何紧绷的心弦终于得以稍稍松弛,但随之涌上的并非得意,而是一种劫后余生般的疲惫和深深的无奈。
他苦笑着,对着高要深深一揖,那笑容里带着几分苦涩和自嘲:“王上谬赞了。不是臣聪明,”萧何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发自肺腑的坦诚,“臣这也是……没办法啊!”
这话说得实在。这哪里是他萧何智计百出、主动献策?分明是被高要一步步逼到了墙角,绞尽脑汁才从夹缝里挤出这么一条看似两全、实则同样如履薄冰的路子。若非高要穷追不舍,以朋友之名行君王之实,他宁愿装聋作哑,一辈子不碰这烫手的山芋!谁愿意主动往这储位之争的漩涡中心凑?
高要看着萧何那副“有苦难言”的模样,非但不恼,反而朗声笑了起来。他随意地挥了挥手,仿佛刚才那场关乎国本、足以让任何臣子心惊肉跳的讨论,不过是朋友间的一次闲谈:
“行了行了,知道你难。”他的语气带着一种近乎宠信的随意,“这事儿就按你说的办,回头再议细节。现在嘛……”高要的目光转向车窗外移动的景色,“通知下去,继续启程吧!别耽误了行程。”
这轻飘飘的一句吩咐,落在萧何耳中,却像是一道赦令。他立刻收敛起所有情绪,恢复成那个沉稳干练的丞相姿态,躬身应道:“喏!臣遵旨。”
没有多余的言语,没有刻意的安抚。高要的这份“不放在心上”,恰恰是他对萧何信任的最高体现。这份信任,并非凭空而来。萧何深知,放眼整个朝堂,即便是战功赫赫如韩信,或是机敏善谋如曹参,都未必能像他这般,在高要面前以“朋友”之姿,说出那些近乎“犯上”的直言,甚至还能带着点“抱怨”。
这信任的根基,是萧何十几年如一日、事无巨细的辅佐之功,是他在沛县时就追随左右、筚路蓝缕的情谊,更是他“稳重如山、谋国以忠”的性格特质所铸就的。萧何的每一步,都走得稳,走得正,走得让高要放心。他的才能是基石,而这份谨慎持重、绝无野心的性情,才是高要敢于交付如此信任的关键。
萧何保持着恭谨的姿态,缓缓退出了宽敞舒适的君王马车。车帘在他身后落下,隔绝了内里的光线和气息。就在帘幕合拢的瞬间,萧何一直挺直的脊背几不可察地微微佝偻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