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凯旋春明门

 翌日。

 长孙晟率领的五百人使团离京前往扬州。

 将有一支满载华夏商品的船队作为此次出使“中西之地”所用。

 另外,商业司还将派遣数支船队同住。

 于波斯国都泰西封筹建“西进商行”,作为商业司常驻中西之地商业机构。

 以及常驻南西洲的“昆仑商行”。

 与华夏商行相互接力。

 将“海上丝绸之路”拓展至波斯海湾,赤海,甚至是地中海。

 从此。

 大周朝廷拥有一陆一海两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之余。

 也将促进华夏手工业繁荣,以及制造加工技术的进步。

 从而带动华夏文化向上发展,不断升华。

 航海司顺利设立。

 基本架构确定,相关官员得以任命。

 刘焯和宇文术也将前往扬州。

 第一舰队将带着上千矿匠,相关采矿、冶炼工具,以及五千战兵进驻南西郡。

 于那里的“黄金之地”探明矿脉,开凿矿口。

 第二舰队带上农学馆的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农人上千人,还有五千战兵,进驻天府盆地。

 第三、第四舰队沿着刘焯他们环球航行的海路西行。

 抵达华夏岛后,分别前往南、北东洲。

 开始对东胜神洲北道、南道实行官方管辖。

 此行,两支舰队带去农业人员和中原的作物种子。

 还有上千天文地理馆人员,以及一万战兵。

 刘焯他们的首次环球航行是为探索先驱。

 如今。

 四支舰队出发,则是华夏经营海外领地的拓荒先驱。

 他们就像文明的种子,亦如华夏文化星星之火。

 带着华夏天子宇文衍的殷切期望。

 沿着海路,驶向万里之外的远方。

 这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也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

 ……

 后续。

 航海司还将组建第五、第六舰队。

 从黄海至汉海,前往探索库页岛东北海域及其相关岛屿。

 中洲陆地东极与北东洲西极隔着一处海峡。

 在极寒的冬天,海水结冰。

 海峡之间形成天然的冰桥,将两块大陆连接起来。

 殷墟商人一千多年前就是从这处冰桥迁往东洲之地的。

 不过。

 这里纬度高,气候寒冷,走这条路无疑九死一生。

 海水结冰,船亦不能通行。

 若是沿纬度低一些的海域航行,一样风险巨大。

 因为沧溟宗北部海域气候多变,海况复杂,多风暴,巨浪滔天,难以行船。

 对于东北极地远海区域。

 宇文衍也不是特别迫切去探索。

 以当下风帆大海船的航行能力和探测手段,风险性极高。

 哪怕到了后世。

 那片区域也是人烟罕至的欠开发之地。

 如此一来。

 那里根本不用担心有人争抢,只需将其划入华夏版图即可。

 宇文衍亲自将远赴海外的几波人员送离京城。

 神情看似平静如水。

 其实内心已是波涛滚滚,汹涌起伏。

 这是华夏首次官方组织走出神州大地的伟大尝试。

 足以载入史册的开创之举。

 一旦成功打开局面。

 必然将华夏民族推向寰宇至尊的无上地位。

 惠及子孙后代成千上万年亦不是没可能!

 这是华夏民族屹立世界之巅的绝佳历史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