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椰湾 作品

第534章 待遇对比

 他们行事刻板,遇到问题总是爱钻牛角尖,动辄便以学者的姿态颐指气使,自以为高人一等。  实际上却处处碰壁,到哪都招人嫌恶。 

 林维泉脸上的笑容依旧保持着,但那弧度似乎瞬间僵硬了几分,像是被一层无形的冰霜覆盖。 

 他眼中的热切如同潮水般迅速退去,换上的是一种程式化的、近乎敷衍的礼貌。 

 他甚至没有像对待宁堃那样主动上前一步,只是站在原地,象征性地伸出了右手,动作幅度小了许多。 

 他轻轻地握了一下手,不咸不淡道:“欢迎王教授。” 

 那声“欢迎”干巴巴的,没有任何温度。 

 更遑论刚才对宁堃所用的“辛苦”“感动”之类的词汇。 

 他的握手轻如鸿毛,一触即分,手指甚至有些僵硬,仿佛触碰到了什么不感兴趣的东西。 

 随即,他的目光便飞快地掠过了王传宗,像扫描仪一样,精准地投向了下一位。 

 接下来,与吴远握手。 

 林维泉的态度立刻又回暖了,仿佛切换到了另一个频道。 

 他脸上重新堆起笑容。 

 虽然不是对宁堃那种极致的热情,但也足够热络,握手也明显有力了许多。 

 林维泉嘴里还说着“吴工远道而来,辛苦了,请多指导”之类的客套话。 

 对他而言,哪怕是一位工程师,其手中的潜在能量,也远非一个纪念馆的教授可比。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林维泉深谙人脉与资源的重要性。 

 他清楚地知道,谁才是值得自己花费心思去结交的人。 

 与郑婕握手又冷淡多了。 

 林维泉的热情度又明显降了一档。 

 握手恢复了平淡,问候也简化成了基本的“欢迎”。 

 这是由他们所两人所处的部门职权所决定的。 

 这短短一二分钟的迎接过程。 

 像一幕精心编排又毫不掩饰的现实主义戏剧,将林维泉骨子里的实用主义哲学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的热情指数,完全随着对方手中掌握的实际权力资源、对自己当下“有用”程度的高低而精准浮动。 

 每一个表情、每一句措辞、每一次握手的力度和时长,都经过了他大脑中那套精密“权力-利益”计算器的精确校准。 

 在他眼中,这不是人情冷暖,而是最有效率的资源分配和风险规避——有限的热情和精力,必须精准投放到最能带来实际回报的“关键人物”身上。 

 王传宗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一切。 

 那瞬间的轻蔑,尽管被林维泉极力掩饰,像闪电般在对方眼中一闪而过,却如同冰冷的针尖,精准地刺入了他敏锐的神经。 

 他脸上原本温和的学者笑容微微凝固了一下,镜片后的目光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收回了手,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那动作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的习惯性防御姿态。 

 他心中了然:在林维泉这类官员的价值天平上,他这位“正处级教授”的砝码,轻得可怜。 

 有职无权,空有头衔,不过是象牙塔里钻故纸堆的“书呆子”,提出的要求往往不切实际,甚至“钻牛角尖”妨碍地方“发展”,走到哪里都带着一股不合时宜的学究气,自然招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