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锦鲤体质(第2页)

 “啥鲤?”

 林小花没听懂。

 “没啥,这么好的事儿赶紧去告诉娘。”

 “对了,你把价格表先给我看看。”

 林阳伸手。

 “我这就去告诉娘!”

 林小花把抄录的收购价格表递给了林阳,兴奋地直奔院子:“娘,我有师父了,以后我也有赚钱的手艺啦!”

 林阳看着林小花的背影,低头看着自己:“这特么的难道就是所谓的气运之子,真是该死又无处安放的魅力。”

 自从他重生。

 瘸腿的老大进了厂子当了工人,还娶了好婆娘。

 陈大牛一眼定终生,还找了个厂长的千金。

 现在林小花也莫名其妙地成了皮革厂老毕的徒弟。

 林阳点了根烟,一边折返回家,一边看着价格表:“这丫头抄得还挺踏实的,竟然把下面的那张小子都抄录过来了。”

 1955年到1977年,国内的畜产品执行的国家统一安排调整的价格,基本上没啥变化。

 但毕云这份价格表是去年下半年调整过的,属于是省里面率先做出的畜产品重大调整决策。

 按照抄录的价格表看。

 黄牛皮从之前0.5公斤收购价的1.44元,调整到了2块钱。

 还有猪大肠,每根由0.65元调整到了0.8元。

 林阳快速地浏览了一下,这里面基本上记录的都是牛羊猪的收购价格。

 绵羊原肠调整到了7毛钱。

 山羊原肠调整到了5毛6分钱。

 “山羊皮子还挺值钱的。”

 林阳瞄了一下最下面的皮子价格,最显眼的就是山羊板皮和青猾皮了。

 山羊板皮从一张3块6毛9分钱,涨到了5块钱。

 青猾皮涨到了4块4毛钱。

 青猾皮就是青山羊的皮子,潘家公社这边的赶山人统一称之为是大青羊。

 小主,

 “怪不得丁家村的丁皮子那天要带着人来闹事儿,之前没怎么研究,没想到这皮子的营生赚得还挺多的。”

 “一个月要是能搞到10张山羊板皮,就能赚50块钱。”

 林阳掐指一算,这可比国营厂子的职工赚得都多。

 不过这年头,普通老板姓一个月想要搞到十张山羊板皮那是有困难的。

 才改开第一个年头。

 生产队各家各户能养几只鸡就不错了,可没几个人能养羊。

 而且忠县这边山羊也不场面,发展畜牧业的生产队和公社也都以绵羊为主,绵羊是屠宰场和肉联厂主要面向市场销售的羊肉种类。

 山羊肉柴,比大青羊稍微好一点,但比起绵羊就差了一大截。

 不过山羊的板皮,要比绵羊的御寒强度高。

 大概把这些皮子和肉类的价格记在心里,林阳也进了院子。

 听说林小花拜了师父,要学一门打皮子的手艺,张桂英也是一阵欣喜,晚上就要包饺子庆祝一下。

 第二天。

 林阳吃过晌午饭就骑着自行车出门,车把手上还挂着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刘青青的档案袋,直奔县里的邮局。

 他今天就两个任务。

 除了帮刚子叔给远在边防当兵的陈幺娃寄一份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给刘青青打电话约着见个面,把档案袋给她,顺道吃个饭看个电影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