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一年看看谁赚得多

 杨磊说了重话后,别的女人虽然好奇,但都不敢问。  “行了,我有件事要说。 

 年后,我不去工厂上班了。” 

 “杨磊,你要辞职?”徐慧真很吃惊。 

 “对,辞职。” 

 “这不好吧,杨磊。 

 你都当上总务处长了,怎么又要辞职?” 

 秦淮茹虽然是乡下出身,跟徐慧真学了些东西,但见识这种事还是受人格局限制。 

 她觉得杨磊当了总务处长,这份工作挺不错。 

 秦淮茹的想法也没错。 

 不过杨磊可不想靠贪点小便宜维持生计。 

 他对这事根本看不上。 

 “我觉得辞职挺好。 

 我要把绸缎庄重新开起来。” 

 陈雪茹很支持杨磊。 

 她去街道办打听过了,上面虽然没明确说可以私人开店,但也未禁止。 

 现在这事还在模糊状态。 

 随着政策变化,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出来后,再想动手就晚了。 

 杨磊哈哈一笑。 

 “雪茹说得对,绸缎庄可以开起来。 

 慧真,你有什么打算?” 

 杨磊看向徐慧真,他知道徐慧真的眼光比陈雪茹更高。 

 她肯定有想法。 

 徐慧真点头:“杨磊,我想把小酒馆重新弄起来。” 

 正阳门贺家的小酒馆关门好几年了。 

 经营不善加上这些年风浪太大,没人敢去那里闲聊了。 

 连牛爷都不去了。 

 这小酒馆早就歇业了。 

 “慧真,你这个想法不错。 

 小酒馆是咱京城的文化符号,虽然赚不了太多钱,但作为一种象征,很有必要继续下去。” 

 杨磊先认可了徐慧真重开小酒馆的想法。 

 徐慧真笑道:“杨磊,我已经找过主任大娘了,她说街道办也想把这个麻烦甩掉。 

 我现在接手的话,连赎买的钱都不用出。” 

 “不,慧真。 

 当初该付多少钱赎买,我们一分都不能从国家拿。 

 这钱必须还回去。 

 但有一条,小酒馆的产权得落到我们手里。” 

 杨磊摆摆手,现在街道办在甩包袱。 

 几年、十几年后,这里寸土寸金。 

 到时候别人要是想把小酒馆要回去,你能怎么办? 

 对于杨磊来说,他知道京城这个地方,不用十几年,有钱都买不到。 

 南城前门楼子、正阳门这一片有多繁华? 

 东城的南锣鼓巷,那是后来来帝都旅游的人都要去的地方。 

 南锣鼓巷帽儿胡同95号那个四合院,现在767中院全归杨磊了。 

 后院就剩许大茂和刘海中两家还住着。 

 前院除了门神阎富贵,还有四户人家。 

 杨磊已经打算好了,要用买的方式来把另外四户的房子弄到手。 

 但最难搞定的就是阎富贵、刘海中、许大茂这三家。 

 要买下他们的房子还需要费点劲。 

 不过杨磊并不急。 

 “杨磊,我听你的。”徐慧真觉得杨磊说得很有道理,就点头同意了。 

 “慧真,你开个小酒馆确实有点大材小用了。” 

 杨磊笑着说道。 

 “杨磊,那我要是不开小酒馆还能干什么?” 

 徐慧真听杨磊说自己开小酒馆是大材小用,心里自然很高兴。 

 杨磊淡然一笑,他早就有主意了。  “慧真,可以开宾馆、酒楼。 

 年后来帝都的人会比以前多好几倍。 

 这些人来了要有地方住,要吃饭。 

 开宾馆和酒楼能赚不少钱。” 

 “杨磊,我觉得开宾馆和酒楼这事我有不同看法。 

 咱们帝都的国营旅社和饭店不少。 

 外地人来了,凭什么非得住我们开的宾馆,来我们酒楼吃饭呢?” 

 陈雪茹提出了反对意见。 

 其实她这样说并非是要反驳杨磊,而是因为她心里不舒服。 

 杨磊刚才夸了徐慧真,却没有提到她的本事,这让陈雪茹心里很不是滋味。 

 “说得好!”杨磊笑了笑,这样做就是想用激将法刺激陈雪茹。 

 陈雪茹和徐慧真一直在暗暗较劲,这十年因为有大风浪,两人没法比,只能偃旗息鼓。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陈雪茹和徐慧真都在憋着一股劲,这也是杨磊希望看到的。 

 所以他故意夸徐慧真而不提陈雪茹,就是要激起陈雪茹的心劲。 

 果然。 

 陈雪茹上当了,中了杨磊的激将法。 

 “雪茹,你住过国营旅社吗?吃过国营饭店的饭吗?” 

 杨磊笑眯眯地望着陈雪茹问道。 

 “杨磊,我又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 

 我不仅住过帝都的旅社,还住过外地的旅社。” 

 “很好,雪茹。 

 你觉得这些国营旅社有什么特点?” 

 杨磊点点头,继续问。 

 “什么特点?” 

 这下可把陈雪茹问住了。 

 “杨磊,我知道,国营旅社的工作人员都像大爷,住店的客人都是孙子。” 

 徐慧真想了一会,自己先开口说道:“哈哈,还是慧真说到关键了!没错,这就是国营旅社的特点!不仅旅社这样,连国营饭店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