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这些人干正事不行

 余老二教训完老吴,又看向杨建国:“这位同志看着挺陌生的,您不是咱们队上的人吧?  您偷偷摸摸找这个被发配改造的人,是不是跟他是同伙?把您的介绍信拿出来让我瞧瞧!” 

 余老二瞪着眼睛,就像个小红袖章一样! 

 这儿可不是杨建国的地盘,他可不敢招惹这些人物。 

 杨建国急忙摇手解释:"你搞错了同志,我不是来做别的,我是来这儿学养蚕技术的。老吴是养蚕的好手,我有些问题要问他……" 

 余老二满脸不耐烦:"有什么问题不能上班时问?你们私底下见面,要是干违法的事怎么整……" 

 杨建国不敢多言,转头就走,心里还暗骂余老二太不懂事。 

 杨建国离开后,余老二踢了老吴一脚,喊道:"站着干什么?赶紧走!再不走今晚让你写一万字检讨。" 

 老吴赶忙提起野菜篮子,点头哈腰地离开。 

 杨建国从谷草堆后现身,看着两人渐行渐远的背影,目光沉思:他们真的是不同类型的人吗? 

 余老二回家后就开始喂兔子、晒兔草。 

 没多久,余紫嫣带着魏廷和石棉棉回来了。 

 几个孩子看见魏廷,开心地扑向他怀里。 

 石棉棉一进院子就累得靠在石凳上,再也不愿起身。 

 余老二拉着余紫嫣到兔窝旁,讲了杨建国和老吴的事。 

 他没听见他们在说什么,但那种紧张的氛围,他可是清楚得很。 

 余紫嫣皱眉说道:"我会安排人盯着他的,你没事就别过去那边了。" 

 余老二忙点头答应。 

 接着,余紫嫣挽起袖子准备做晚饭。 

 "让我来吧,你手上的伤还没好全呢。"魏廷拦住她,随手取下墙上的围裙。 

 余紫嫣把手递给他:"瞧瞧,水泡已经结痂了,快好了。就是有些痂还没掉,看着怪吓人的。" 

 只见她手背上有几块白有几块黑,有些地方的痂好像是自己抠掉的,露出下面粉嫩的新肉。 

 魏廷差点被气笑:"你自己把痂抠掉了?" 

 "硬邦邦的不舒服,就抠了呗。"余紫嫣毫不在意。 

 魏廷无语:"你不知道痂得让它们自己掉吗?你这样抠会留疤的。" 

 余紫嫣说:"就算留疤也不太明显……我前世胳膊上也有过水泡,最后只留下淡淡的印记,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 

 魏廷说:"是不明显。但你皮肤这么白,到时候手背白一块黑一块的,伸出去给人家握手,别人还以为你是癞蛤蟆呢。" 

 余紫嫣脑海里瞬间浮现出自己手背变成癞蛤蟆的画面。 

 她瞪了魏廷一眼:"哪有那么夸张!" 

 不管余紫嫣怎么辩解,魏廷就是不让她参与做饭,让她找地方歇着。 

 小舅妈柳叶提了条草鱼进来:"魏廷难得回来一趟,晚上做酸菜鱼吧。前几天外婆晒了些红薯粉丝,一起煮了。" 

 厨房里有了魏廷和小舅妈,余紫嫣一点忙都帮不上。 

 只能去院子里陪小孩子们玩。 

 她刚离开,石棉棉就掏出两颗糖递给香香,说道:“小妹妹,你帮我揉揉腿,这块糖就是你的了。” 

 香香把双手藏到背后,往后退了几步。 

 倒是瑶瑶,眼睛骨碌骨碌转,直盯着石棉棉手里的糖。 

 石棉棉冲瑶瑶招了招手:“小妹妹,你过来给姐姐捶捶腿,姐姐就把糖给你。” 

 香香拉了拉瑶瑶,拼命摇头:“别去。” 

 瑶瑶甩开香香,走到石棉棉面前。 

 瑶瑶看着石棉棉手中的糖:“我给你捶腿,你真给我糖?” 

 石棉棉点头:“嗯,三颗糖全归你。” 

 瑶瑶皱眉:“捶腿才三颗糖?姐姐长得这么好看,怎么这么小气?咱们大队食品厂的临时工,一天都有两三块钱呢……” 

 瑶瑶指了指糖,又竖起一根手指。 

 “一颗糖一毛钱?”石棉棉觉得这个价码还行。  瑶瑶嘟囔嘴:“姐姐长得这么可爱让我捶腿,才给一毛钱?你心不痛吗?至少得给一块钱吧!” 

 石棉棉的腿又酸又胀,再不揉一下,怕是要废了。 

 “……行,一块就一块。” 

 瑶瑶咧嘴笑,伸出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公道买卖。” 

 石棉棉真心服了这小丫头,年纪不大,做起买卖来一套一套的。 

 石棉棉痛快地掏了钱,瑶瑶也认真地干活,先把糖分给小伙伴们,然后搬个小板凳坐到石棉棉身边,开始给她捏腿。 

 石棉棉闭着眼睛,享受这份难得的惬意。 

 这小家伙力气虽小,但这份心意还是有的。 

 被她按了几下,腿果然轻松不少! 

 瑶瑶一边捏一边夸:“漂亮姐姐,你长得这么美,又有钱,简直跟地主家的大一样!” 

 她想起以前和外婆割草时,路上的老奶奶总说地主家的大多么舒服,不但有肉吃、新衣穿,还有人伺候。 

 石棉棉正喝水,听见这话“噗嗤”一声笑出声,水全喷到了瑶瑶脸上。 

 瑶瑶顿时哭起来,香香赶紧过去哄她。 

 余紫嫣在一旁笑得肚子疼。 

 吃完饭,余紫嫣把从首都带来的礼物分给大家。 

 柳叶得了两瓶雪花膏,钱老太分到一块布料,余老二和魏廷各有一支钢笔,香香和瑶瑶是漂亮的头花,三娃和小福每人一个彩风车。 

 虽然石棉棉不是余家的人,余紫嫣也没忘了她,送了个亲手做的发圈。 

 余家满屋欢声笑语,而养蚕交流小组那边,吃过饭后,杨建国带着大家出门散步了。 

 他们边走边瞧,没多久就到了晒坝。 

 黄桷树那边,稀稀拉拉坐着十多个村民,有的乘凉,有的闲扯。 

 有人忧心忡忡地说:“咱们食品厂的事,真能顺利解决吗?” 

 “余紫嫣回来了呀,她聪明得很,还认识不少大人物,这种小事对她来说算不了什么。” 

 “我看悬,我今天去县里买东西,到处贴着告示,把我吓坏了。” 

 “是,这些年倒了多少官员,咱们还是别抱太大指望。” 

 “唉,不知道过年能分多少钱。” 

 “听说最近厂里赚了不少钱,到时候每家至少能分几十块,够娶媳妇啦。”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 

 杨建国站在远处,只听见“食品厂”和“余紫嫣”几个词。 

 他轻轻一笑,走近人群:“乡亲们,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树下顿时安静下来,人们用警惕的眼神盯着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