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第一次上朝

 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一次上朝  片刻之后,在偏殿换好了一身禁卫戎装的林旭,跟在齐文泰的身后,与其他侍卫一同,迈向了那座象征着大周最高权力的殿堂。 

 金銮殿。 

 殿宇巍峨,金碧辉煌。 

 数百名身穿各色官袍的文武官员,分列两侧,鸦雀无声,整个大殿都弥漫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氛。 

 随着大内总管魏全一声高亢的“皇上驾到”,百官齐齐跪拜,山呼万岁。 

 林旭混在侍卫当中,站在大殿的角落,目光飞快地扫过殿内的众人。 

 右相崔廉,吏部尚书张承,还有他的父亲,户部侍郎林煜……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构成了这大周的权力中枢。 

 一番繁琐的礼仪过后,早朝正式开始。 

 龙椅之上,齐文泰面沉如水,目光如电,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众卿家,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立刻便有官员出列,奏报各地政务。 

 “启奏陛下,兵部有本,北方边境传来消息,蛮族部落似有集结之象,请陛下早做定夺。” 

 “启奏陛下,工部有本,黄河大堤修缮工程已近尾声,请陛下示下。” 

 “启奏陛下……” 

 官员们轮番上奏,齐文泰一一听取,或沉吟,或批复,将一桩桩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林旭站在角落,默默地听着,心中对这位皇帝的治国能力,又有了新的认识。 

 寻常的奏报很快结束,殿内的气氛也逐渐缓和下来。 

 就在众人以为今日早朝即将结束之时,一个官员颤颤巍巍地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正是吏部尚书张承。 

 他手捧朝笏,躬身行了一礼,这才接着说道: 

 “启奏陛下,臣……臣有事要奏。” 

 齐文泰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张爱卿,何事?” 

 张承咽了口唾沫,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声音都有些发颤。 

 “回陛下,关于前段时间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新政一事……” 

 “新政推行之后,各地税收均有增长,国库日渐充盈,此乃陛下圣明之功。” 

 他先是拍了一通马屁,才小心翼翼地切入正题。 

 “然……然则,汇总上来的税银总额,却比户部原先预估的数目,少了一大截。” 

 “尤其是……兖州一地,所缴税银,仅仅是预估数额的三成不到,缺额最大。”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响起一片细微的骚动。 

 龙椅之上,齐文泰的眉头,瞬间就拧成了一个川字。 

 “哦?” 

 他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一丝森然的寒意。 

 “为何会如此?” 

 “摊丁入亩,乃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为何税银反而会少了这么多?” 

 一股无形的压力,瞬间笼罩在张承的身上。 

 张承的腰弯得更低了,几乎要贴到地面,声音也变得支支吾吾。 

 “这……臣……臣也不知……” 

 “或许是……是地方上统计有误,又或许是……是今年收成不好……” 

 他胡乱找着借口,却连自己都说服不了。 

 谁都听得出来,他这是在敷衍。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而沉稳的声音,在大殿中响了起来。 

 “陛下,此事,其实不难猜测。”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右丞相崔廉,不知何时已从队列中走出。 

 他面容清癯,眼神锐利,神态从容不迫。 

 齐文泰的目光转向他。 

 “崔爱卿有何高见?” 

 崔廉微微躬身,不卑不亢地说道: 

 “回陛下,张尚书所言,不过是粉饰之词。” 

 “摊丁入亩,按田亩纳税,真正受损的,并非是寻常百姓,而是那些坐拥万贯良田的世家大族、地方官绅。” 

 “这些人,盘踞地方,根深蒂固,朝廷的新政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岂会心甘情愿地将银子交出来?” 

 “依臣看,无非是两种可能。”  崔廉伸出两根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