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5章

 陈子龙当即让人拉来一辆黄包车。  崇祯坐在车上,陈子龙则是充当车夫,拉着黄包车在厂区转了一大圈。 

 王承恩及一帮侍卫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生怕出个什么好歹。 

 云逍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一幅黑白画面在脑海中浮现:十里洋场,车夫拉着衣冠楚楚的洋人,在街道上穿行…… 

 “因为有我,这样的事情绝不会再有!”云逍收回思绪,微微一笑。 

 崇祯下了黄包车,依然兴致不改。 

 叮嘱王承恩带十辆回京,以后在宫里不坐步辇,改做黄包车。 

 “好一个自行车,好一个黄包车,实乃利国利民之器!” 

 “陈卿,顾卿,尔等在昆山一地,将国师之蓝图化为现实,兴办实业,富庶一方,功不可没,朕心甚慰!” 

 陈子龙与顾炎武闻言,激动得手足无措,,连忙躬身长揖。 

 “皆赖陛下圣明烛照,国师大人擘画有方,我等不过是拾遗补缺,勉力执行,何敢当此重誉!” 

 接下来,崇祯一行前往昆山县城,接见地方士绅、百姓。 

 随后在昆山停留了三天,四处走走看看。 

 所见所闻,给崇祯和孙传庭等大臣,带来巨大的冲击。 

 无论是家庭农场制,还是乡村自治,以及自行车厂房内的工业,无异于一剂强心猛药,深深扎根于众人心中。 

 哪怕是再怎么顽固迂腐的官员,也不得不惊叹‘科学’带来的变化。 

 云逍心中的巨石也悄然落地。 

 已经把种子种下,并且生根发芽。 

 接下来的事情,就该交给大侄子和大臣们。 

 ------------------ 

 数日后,御驾按原定计划巡视上海县。 

 抵达上海县后,崇祯带着大臣们去了上海港。 

 而云逍则以寻访故旧为名,换上一袭道袍,带着乙邦才登侍卫,悄然来到黄浦江东岸的浦东地界。 

 踏上浦东,连云逍都惊呆了。 

 以前的浦东,不过是黄浦江畔一片寂寂无名的芦花荡,潮来沙白,潮去泥黄,人迹罕至。 

 如今也是发生了巨变。 

 江畔舟楫往来,货栈林立。 

 昔日的荒地上,工厂连成片。 

 噪杂、喧闹的场面,让云逍有种回到后世的错觉。 

 云逍来到一座颇具规模的纺纱厂外,见大门前人声嘈杂,很多人将大门围得水泄不通。 

 云逍眉头一皱,举步走了过去。 

 那纺纱厂的黑漆大门之前,密密麻麻聚集了百十来个孩童。 

 这群孩童,年纪大的不过十二三岁,小一点的怕是才七八岁的样子,鼻涕尚未揩净。 

 他们个个面带菜色,衣衫褴褛。 

 为首的,是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 

 或许是常年劳作,脸蛋儿被江风和尘土磨砺得有些粗糙发红,唯独那双眸子十分灵动。 

 “我们要复工!” 

 “我们要吃饭!” 

 在那女孩儿带领下,孩童们挥舞着拳头,不住地高喊着。 

 云逍站在人群后面,不由得哑然。 

 怎么感觉像是在搞工人运动?  可这帮工人,年纪未免太小了点。 

 云逍听了一会儿,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这些孩童,是一群失了活计的童工。 

 如此众多的劳工聚众“请愿”,要求的竟是重返工位。 

 这在大明,乃至遍览青史,怕也算得上是破天荒的头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