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2章

 午门。  此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因‘居中向阳,位当子午’而得名。 

 后世很多影视剧中,皇帝一怒之下,便下令将大臣拖至午门斩首…… 

 其实纯属扯淡。 

 堂堂皇宫正门,只有在皇帝出席特别重要的活动时才会开启。 

 怎么可能随意用来处决人犯? 

 皇帝就不嫌晦气? 

 大明与国朝鲜之战后,万历曾在这里,搞过一次隆重的‘午门献俘’。 

 今日。 

 午门又要举行一项,极其重大的政治活动。 

 与这次活动相比,万历的‘午门献俘’形同儿戏。 

 其重要性,将决定大明,乃至华夏民族未来走向。 

 这次活动,史称‘午门辩道’。 

 ----------------------- 

 临近正午时分。 

 午门广场以及后方的大街,已是人山人海。 

 百官分文武列于御道东西两侧。 

 御道之南,则是以孔衍植为首的儒门弟子。 

 刘宗周、黄道周、陈继儒等当世大儒,此时也都一齐现身。 

 孔衍植和众多大儒席地而坐。 

 内廷的太监很贴心,为了防止他们冻坏屁股,提前特意准备了棉垫。 

 他们的后方则是来自各地的读书人。 

 都是清一色的儒服,头戴儒巾或四方平定巾。 

 个个斗志昂扬,如同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 

 只可惜,昨晚上在朝阳门外,很多儒生受了一夜的冻,娇弱的身子骨扛不住,缺席了今天的盛会,否则人数会更多。 

 午门内广场之外,同样也是人山人海。 

 崇祯下旨,准许百姓到场观看,闻风而来的百姓,不下十万之众。 

 有商贾,有贩夫走卒、工人,甚至还有青楼女子。 

 如此盛况,也只有上次征辽东之后,举行的献俘大典可以相提并论。 

 并且这么多的人汇聚在紫禁城之外,是古往今来都不曾有过的事情。 

 一旦闹出乱子,那可是震动天下的大事。 

 因此朝廷这次出动了大批禁军,到场维持秩序。 

 还有大量锦衣卫、东厂番子,以及五城兵马司的官差,身着便装混在人群当中。 

 此时崇祯御驾尚未到,百官都依次恭敬地站在那里。 

 官员们看似严肃,实则神态迥异。 

 屁股坐的位置,决定了脑袋。 

 武官多数忧心忡忡,面色焦灼。 

 而文官群体,绝大多数都是神色亢奋。 

 反倒是以温体仁为首的内阁辅臣,多半阴沉着脸。 

 极少参加朝会的徐光启、王象晋等皇家科学院院士,今天也是盛装出席。 

 他们虽然也都是读书人出身,却是最为坚定的‘科学派’。 

 此时他们人人神情坚定,目含决然之意。 

 他们也有自己的‘道’。 

 若是今日云真人折戟沉沙于午门,他们将不惜以身殉道。 

 孔衍植昨天一夜不眠,然而身为今天的主角之一,此时异常亢奋。 

 比他继承衍圣公之位,以及初尝男女之欢的时候,还要亢奋的多。 

 他不时看向午门楼前楹正中的御座,一时踌躇满怀。 

 今日,优势在我! 

 哪怕是天子,也要在千年第一世家面前,退让俯首! 

 时间很快来到正午时分。 

 钟声大响,大明崇祯皇帝身穿常服,驾御午门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