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王承恩一番解释。  养济院,是朱元璋的三大德政之一。 

 老朱出身贫苦,当了皇帝之后,深知百姓之苦,于是推出了三大福利政策。 

 那就是养济院、惠民药局、漏泽园。 

 养济院也就是收养孤寡老人的养老院。 

 收养的对象,主要是没有儿女赡养、自身行动不便的老人,以及身患重病的残疾人。 

 惠民药局,就是朝廷开办的免费医院。 

 主要收治家庭贫寒、孤寡无助者,并在瘟疫时负责发放免费药物。 

 漏泽园,乃国家免费公墓,负责收葬无人认领的尸体,以及在养济院老死病故者。 

 为了保障三项制度的有效执行,朱元璋规定,将这三样的执行情况作为官员考核的重要标准。 

 并且还在《大明律》明文规定:凡发现地方上有无人赡养的孤寡老人,地方官没有将其收住养济院者,一律‘杖责六十’,克减应给粮数者,以监守自盗论处。 

 这三项政策,以前倒是得到全面落实,到现在却是形同虚设。 

 “养济院的事情,北方归京城户部,南边则归南京户部管辖。” 

 “至于那个王应熙,一个户部郎中怎么会如此有钱,小的真不清楚。” 

 王承恩一边小心翼翼地解释,一边偷偷打量云逍的脸色。 

 一旁的支秀才插话道:“养济院的事情,学生倒是知道一些。” 

 云逍颔首道:“说来听听。” 

 “各地的养济院,自万历朝以来,就已经名存实亡。” 

 “直到去年,南京户部又在南直隶、浙江等地,重新开办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废疾不能生业者。” 

 “养济院所需银钱,除了官府拨付,另外还向士绅、富商以及百姓募捐。” 

 “据学生所知,捐赠者极为踊跃,养济院也真的做了大量善事,深受官绅、百姓赞许。” 

 支秀才将听说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道出。 

 “是吗?” 

 云逍一声冷笑。 

 扶危济困,素来是华夏民族的传统。 

 这次河南蝗灾,远在京城的百姓都踊跃捐款,包括妓女、乞丐,都慷慨解囊。 

 可偏偏有些泯灭天良的败类,利用人们的善心,来大发横财。 

 一边劝百姓捐钱,美其名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自己却大肆敛财,穷奢极侈。 

 这样的人以前有,今后也不会断绝。 

 支秀才接着又道:“刚才那女子所说的南京户部王郎中,这几日在曹州,可谓是大名鼎鼎!” 

 朱慈烺诧异地问道:“为什么?” 

 “三日前,这位王郎中来曹州游玩赏荷,凑巧碰上一位来自扬州的陕西巴姓盐商。” 

 “也不知怎么,两人就起了冲突,于是就相约在今日斗侈!” 

 支秀才眉飞色舞地说道。 

 云逍的脸色,又阴沉了几分。 

 所谓斗侈,也就是斗富,比谁更有钱。 

 历史上最牛叉的炫富之王,非西晋的石崇莫属。 

 这货在荆州刺史时,专门派人抢劫往来的客商,得到的财富数不清,成功攫取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他与皇帝的舅舅王恺之间斗富,花样百出,并且从没败过。 

 王恺用糖汁洗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火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