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大明时期的人,极为重视身后事。  每一代皇帝,从登基起,就开始为自己修建皇陵。 

 藩王也是一样。 

 并且藩王的银子比皇帝还要多,为自己修建王陵更是不留余力。 

 赵王朱常的王陵,就在安阳境内的韩陵山。 

 相传,韩信曾在这里屯兵。 

 一天韩信在山脚下,看见一白发老媪正在给人洗衣服。 

 老媪满脸的皱纹,满头白发,让韩信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于是就把她认作了义母。 

 老媪病亡后,韩信将她葬于此地,因此得名为韩陵。 

 韩陵山可是一块风水宝地。 

 朱常于万历十五年袭封,距今已经有四十七年。 

 他为自己修建的王陵,也足足修了四十多年。 

 先后投入的银子,不下三百万两。 

 耗费的人力,更是无法统计。 

 朱常现在年事已高,随时都会去见阎王。 

 因此对王陵的修建进度越发上心。 

 如今正是大旱,河南又爆发蝗灾。 

 朱常为了修建王陵,依然征发了数千工匠、民夫。 

 甚至他不顾年迈体弱,顶着烈日,亲自到工地上督促。 

 此时,整个韩陵山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工匠、民夫们挥汗如雨,在日头下从事繁重的劳作。 

 王陵修建已经到了尾声。 

 不仅是地下修建有巨大的地宫,地面上还有恢宏的宫殿,其规模不亚于赵王府。 

 朱常站在巨大的伞盖下面。 

 他一边查看着自己百年之后的归宿地,一边寻思着,地宫中那么多的墓室,该选哪些人来殉葬。 

 “顶多再有三个月,陵寝就该竣工了。” 

 “王爷千岁尽管放心好了,这大热的天,还是回王府歇着吧。” 

 陪同朱常的彰德府知府郑可贤抹了一把汗,向朱常劝说道。 

 朱常摇头说道:“本王这辈子,已经没啥其他的念想,除了世子,就是这本王百年之后栖身的地方,亲自来看看,心里头才踏实。” 

 郑可贤心里一阵苦笑。 

 朱常说的这两样,可真是把彰德府百姓给坑苦了。 

 修建王陵,要征发徭役。 

 这都是要地方官府出面,赵王府一文钱都不用掏的。 

 前前后后四十年啊! 

 这该是耗费了多少民力? 

 如今正值大旱,又发了蝗灾。 

 可朱常依然让官府,照常征发修建王陵的工匠和民夫。 

 耽搁了救灾且不说。 

 由于天热,已经有五十多人活活热死。 

 赵王世子朱由棪,更是彰德府的公害。 

 彰德府现在所有的蝗虫加起来,也没有他的作的恶多。 

 赵王一脉人丁单薄,朱由棪又是朱常老来得子,简直是宠到没边了。 

 这几年,不知道干出过多少天怒人怨的事情,每次都是官府出面给他擦屁股。 

 不过话说回来。 

 也就是苦一苦百姓。 

 与他这个知府关系不大。 

 况且这些年跟着赵王府一起,也没少捞银子。 

 朱常忽然一声长叹: 

 “这几年,苛政摊丁入亩,可把本王害苦了,赵王府早就是入不敷出!” 

 “王陵修下来,王府积攒的一点家当全都被掏空了。” 

 “没多少留给子孙,本王这心里头,有愧啊!” 

 朱常屁股一撅,郑可贤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没敢接话。  朱常接着说道:“如今蝗灾泛滥,看到黎民受苦,本王这心里头也难受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