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大明的奏折,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题本’。 

 题本一式两份,一份由通政司直接送到宫内,交由管门的官员呈递到御前。 

 另外一份,则会交给六科廊坊抄录。 

 还有一种奏折叫做‘奏本’,是以个人名义上奏的奏折。 

 奏本直接递给皇宫管门官员,再传递给皇帝。 

 在皇帝没看之前,奏本是不会公开的,也不会交由六科廊坊抄录登记。 

 后世电视剧官员们常说的‘我要去皇上面前参你一本’,指的就是奏本。 

 孙传庭的奏折没有走通政司,却直接派人提交奏本,显然是有重要而又隐秘之事。 

 崇祯猜测,十有八九与叔父有关。 

 奏折上,只有寥寥数语。 

 字迹纤细,形如鸡爪:‘十月前,江南事可定,来年,陪你踏平辽东!’ 

 看落款的时间,却是出海之后的日子。 

 崇祯原本高度紧张的身体,瞬时每一个毛孔都舒张开来,浑身上下,说不出的轻松舒坦。 

 只要叔父没事,天就塌不了。 

 并且从叔父的寥寥数语可以看出,叔父是在谋划江南大局,十月前就可以结束。 

 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叔父这次是在使‘诈死计’。 

 为的就是一劳永逸地解决江南的事情。 

 叔父说可以解决,那一定可以从根子上解决。 

 江南安定了,接下来,就是踏平辽东! 

 崇祯禁不住一阵心潮澎湃,满心期待与豪情。 

 温体仁紧张地问道:“陛下,可是有了云真人的消息?” 

 周皇后以及众臣都是紧张地看着崇祯,生恐从他的口中,说出什么噩耗来。 

 “孙传庭……” 

 崇祯正要道出实情。 

 可话到嘴边,却改了主意:“孙传庭的奏折,是在云逍子出海前就写好的,走海路送往京城,由于海上遇到风浪,因此迟了些时日。” 

 众人都是大失所望。 

 崇祯思忖了片刻,接着说道:“朕左思右想,决定还是以国事为重,南巡的事情,暂且作罢。” 

 “但是云逍子生死未卜,朕心难安!” 

 “刘兴祚即刻率锦衣卫南下,务必找到云逍子的下落。” 

 “朕有些乏了,都退下吧!” 

 崇祯挥挥手,神情极为颓废,一副心力交瘁的样子。 

 大臣们忧心忡忡地告退。 

 等大臣们走后,周皇后迫不及待地就要询问。 

 崇祯用眼神阻止她,向殿内的太监喝道:“全都退出殿外,任何人不得靠近十丈以内!” 

 太监们依言退了出去。 

 “叔父,安然无恙!” 

 崇祯一扫刚才的颓唐,眉梢都带着喜气。 

 然后将云逍的书信,以及自己的推测,向周皇后说了。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周皇后拍了拍胸口,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接着她不解地问道:“陛下刚才为何不对大臣们道出实情?” 

 崇祯的眸子里闪过一抹精光。 

 “叔父诈死,想必是为了引蛇出洞,将江南的魑魅魍魉全都引出来,然后一网打尽。” 

 “朕也正好利用此事,当做试金石,看看哪里大臣,是真的是忠君体国,哪些又是嘴上一套,心里却是另外一套。” 

 周皇后顿时恍然大悟。 

 如今随着各项新政的推行,大明蒸蒸日上。  可受到的阻力依然不小,总有那么一些冥顽不灵的,由于被触碰到既得利益,妄图螳臂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