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崇祯不急不躁,娓娓道来。  从王朝兴衰与税制的关系开始讲起,讲到如今大明税制之混乱无序,以及官吏横征暴敛,百姓承受苛捐杂税之苦。 

 绝非是剽窃……借鉴叔父的,怎么能叫剽窃? 

 其中夹杂了他自己的理解,并引经据典,以及毕自严在奏折中的分析。 

 因此崇祯此时所讲,比云逍讲的还要详实,还要有理有据。 

 众官从无比的震惊中清醒过来,迅速又被崇祯所讲的全新税制理念所吸引。 

 这可比听大儒们讲经,要有意思多了。 

 因为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并且是从任何典籍经书中看不到的。 

 又岂是空泛虚无而毫无用处的大道理,所能相提并论? 

 充当展书官的温体仁,从始至终都是满脸的震惊、敬佩之色,不时地还发出一声声惊叹。 

 云真人,不,陛下真乃旷世奇才! 

 崇祯讲完大明税制之重重积弊,接着话锋一转,谈到如何革新税制的问题。 

 讲了税制革新要遵循的两大原则,以及革新的三大方向。 

 足足讲了两个多时辰,一直到过了正午才结束。 

 崇祯讲的酣畅淋漓,前所未有的痛快。 

 大臣们也听得彻底忘我,站在露天,竟然全都忘记了寒冷与饥饿,等到崇祯停下,这才恍然而醒。 

 众人全都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如今的陛下,竟然能构思出如此全新而又完备的税制? 

 单凭这一点,足以称得上是千古少有的明君! 

 看着众臣们近乎膜拜的眼神,崇祯有些飘飘然。 

 决定了,立即给叔父写信,以后有什么谋划,直接告诉朕便是,不必跟大臣们商议,以便于装……树立皇帝的威望。 

 “陛下实乃千古圣君、明君、仁君!” 

 “革新税制,江山稳固,造福黎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皇明,远迈汉唐不远矣!” 

 “臣奏请陛下,立即制定新制,并予以推行天下!” 

 温体仁率先上前跪奏,神情激昂,态度坚决。 

 薛国观、李邦华等有识之臣,以及与之利益相干的户部官员,紧跟着附议。 

 其他大臣却是多有犹豫不决者。 

 他们已经意识到,新税制的确是高明,比旧制何止高出一个层次。 

 可一旦推行开来,那可就不怎么美好了。 

 把捞银子的漏洞全都给堵住了,这以后还怎么升官发财? 

 受损的可不仅只有官员。 

 士绅、富商们以后全都要平头百姓一样交税,并且越有钱,交的就越多,这就相当要命了! 

 “众卿可有什么异议?” 

 崇祯哪能不明白这些大臣的心思,直接点了几个大臣的们,逼迫他们当场表态。 

 一名大臣硬着头皮说道:“陛下今日所讲的税制,的确是谋国之良策。然而毕竟前人不曾做过,若是轻易尝试,不免会动摇国本。还望陛下三思!” 

 “云逍子曾言,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朕深以为然!” 

 “没有路,就不能自己开辟一条出来?太祖出身草莽,披荆斩棘方有大明。我辈又为何不能效法先辈?” 

 崇祯驳的那大臣哑口无言。 

 又有一名大臣奏道:“税制乃国之根本,北宋因王安石变法而动摇国本,这才有靖康之变。因此切不可轻易更改税制!” 

 大明理学当道,理学对王安石变法多有微词,认为北宋灭亡,与王安石变法有着直接关系。 

 这大臣说的并非不是没有道理,让很多人都纷纷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