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云逍怎么也没想到,居然会在这里遇到顾炎武这个正主。  鲁迅说的果然没错,李鬼总是会遇到李逵的。 

 好在顾炎武现在还是顾绛,更不曾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类的话。 

 此时的顾炎武,年龄与云逍相仿。 

 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丝毫看不出大思想家的样子。 

 云逍的目光,让顾炎武有所察觉,不由得眉头轻蹙……这俊俏的年轻人,该不会有断袖之癖吧? 

 毕自严笑道:“这位小哥觉得我的话有何不妥?” 

 “何止不妥?” 

 顾炎武将注意力转移过去,侃侃而谈。 

 “天下夏税秋粮,以石计者总2900万余。而浙江布政司275万余石,近天下田税十分之一。” 

 “自唐以来,江南富盛天下,前宋时亩税一斗,元朝亩税三升。而大明立国之初,亩税高达八斗,因此致使江南百姓困顿。”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提倡利国富民,此时思想已经有了萌芽。 

 加之其天性独立,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 

 并且这人喜欢实地调查,说话从不放空炮。 

 他刚才说的倒是实情,不过却是为了发泄愤懑。 

 从大明立国之初,江南的田税就高得离谱。 

 在江南人看来,不仅只是因为江南富庶,还因为老朱故意报复。 

 苏杭等地以前是张士诚的地盘,老朱攻打张士诚时,遭到百姓顽强抵抗。 

 因此老朱灭了张士诚后,就对江南课以重税。 

 当然了,这只是民间的看法。 

 老朱限制和打压江南地主豪绅,是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可不只是为了报复。 

 云逍忍不住笑了。 

 没想到年轻的顾炎武,竟是个愤青。 

 李标等人听出顾炎武话中的意思,脸色顿时变了。 

 那布政司的黄参政,连连朝那七品官使眼色,让其劝阻这年轻人。 

 对方并不认识黄参政,却也意识到顾炎武的言语有些出格,连忙出声劝阻。 

 谁知顾炎武却充耳不闻,继续滔滔不绝: 

 “苏杭赋税如此之重,不种植桑麻,或是外出做工,又哪里来的银子缴纳重税?” 

 “弃稻种桑,弃田务工,让江南百姓才能衣食无忧,朝廷也有了赋税来源。” 

 “这位长者却声称,江南弃稻,非江南百姓和朝廷之福,岂不是谬论?” 

 顾炎武虽然年轻,见识却非同一般,也极为健谈。 

 只可惜站得高度不够,看的远不如李标等阁臣那样远。 

 毕自严哑然失笑。 

 在总理大明财政十几年,哪能这样就轻易被一个后生驳倒? 

 毕自严反问道:“若是所有百姓都是做工了,谁来种田?若是所有田地都去种桑、棉、甘蔗、烟等作物,天下人又吃什么?” 

 顾炎武不假思索地答道:“湖广、江西、广西等地种粮,供应江南即可。” 

 这不仅是他的看法,现实也是如此。 

 自三国孙权开发江南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可到如今,江南竟然连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大部分是从外省转运而来。 

 毕自严一声长叹,说道:“年轻人,事情哪有你想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