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试飞成功——开始量产野马P-51战斗机
林壹完成最后一项副翼对称性测试后,并未急于返航,而是维持高度,在指定空域内进行一分钟的姿态稳定巡航。·k~u·a¢i¢d!u¨x·s?..c·o^m+
此举是为了观察机体在全测试工况后,结构与系统是否出现累计响应滞后或操控反馈衰减。
结果一如所料,稳定如初。
仪表盘上的指针在熟悉的区间内轻微游动,如同心电监护上的正常波形,一切都在预期之中。
他扫了一眼左前方的跑道方向,轻轻调整航向,将机头缓缓拉转,逐步进入降落航线。
“塔台,一号准备返航,预计90秒后开始降落。”
“收到!跑道己清空,风向北偏东,风速3.6米每秒,可以执行降落操作。”
林壹轻轻吸了口气,将发动机转速调至中低档,逐步收小桨距,打开襟翼。
他没有选择首降,而是按照测试手册中规划的“长进近—浅滑坡”方式进行降落。
这种方式虽然对飞行员的操控与判断要求更高,但能拉长调整距离,提升姿态控制的稳定性,更适合作为首次试飞的着陆程序。
战机滑入第一段下滑道,角度控制在6度以内,舵面开始轻微调整。
就在这个过程中,一股突起的热气流横向掠过,战机尾部轻微一飘,机头向右偏移2度,右翼下沉。,暁·税?Cm^s′ !首^发¢
跑道边上的测绘员第一个察觉异样,惊呼出声:“风向有变化!”
周洋双拳攥紧,死死盯住空中那架机体。
刘科长脸色再度绷紧,额头冒汗,鞋尖不自觉地踩入了跑道边的黄土中。
而此时空中,林壹己瞬间察觉到风向变化。
他迅速小幅调舵,增开右襟翼,使右翼重新抬起,随即顺势调整升降舵开度,将下滑角控制回标准线以内。
风速重新归稳,战机重新贴上滑行道,仿佛只是受风轻轻拂动过的一片钢铁羽翼,又迅速回归轨迹。
进入最后着陆阶段,林壹脚尖轻扣舵蹬顶端,提前施加刹车预压,确保主轮触地瞬间能迅速响应。
与此同时,他收起油门,将螺距调整至滑行状态,减小反扭力带来的姿态偏差。
五米——三米——
主轮接地。
“砰”的一声,战机在跑道上轻轻弹起一指高,但旋即贴地,前轮落下,减震器正常回弹,刹车系统随即介入。
刹车片与钢毂之间传出清晰的摩擦声,橡胶轮胎在水泥跑道上划出一段暗痕,随着惯性快速削减,机体姿态逐步下压。,纨?本\鰰/戦! `醉?芯-璋?踕-更,新_快′
整架飞机滑行二十余米后,终于在中心线标记旁稳稳停下。
高温下,螺旋桨缓缓减速,最终停滞。
舱盖打开,林壹摘下飞行头盔,抬头看了眼天空,又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熟悉的仪表面板,眼中没有狂喜,只有审视、确认,以及一点淡淡的疲惫满足。
——这是一次完整、标准、足以进入定型试飞程序的成功首飞。
身后,整个水窑厂的跑道边,鸦雀无声。
首到有人脱口而出:“落地了!”
下一秒,人群涌动,如同堤坝被撬开的一角,数十人狂奔而出,地勤、技师、测绘、组装工、涂装工、打铆钉的学徒.....都朝那架停在阳光下的银色机体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