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了的王旭远 作品

第412章 济公妙解画中谜救书生(第2页)

 

济公笑着说:“施主莫急,贫僧给你提个醒。这琴弦震动如同文章的节奏,茅屋的门窗形状则象征着科举考试的题型和答题思路。你想想,科举考试的文章讲究起承转合,有缓有急,就如同琴弦的震动;而不同的题型需要不同的答题方法,就如同茅屋的门窗有不同的开启方式。”

 

林墨听了济公的话,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眼睛一亮,兴奋地说:“大师,我好像明白了!这幅画是在告诉我,在科举考试中,要根据不同的题型,调整自己的答题节奏和思路,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

 

济公点了点头,说:“施主果然聪慧。不过,这还只是其一。你再看看画中的云雾,它们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有着一定的规律。这云雾象征着科举路上的困难和迷惑,只有拨开云雾,才能见到真相。”

 

林墨又仔细地观察起画中的云雾,他发现云雾的流动方向似乎在指引着什么。他顺着云雾的流动方向看去,突然发现画中的一处角落里,有一行极小极小的字。由于字迹太小,平时很难注意到。

 

林墨凑近仔细辨认,发现那行字写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他反复念叨着这句话,心中豁然开朗。

 

济公看着林墨,说:“施主,科举之路漫长而艰辛,不能急于求成。你要广泛地学习知识,然后选取其中精华的部分为我所用;平时要注重积累,等到时机成熟,自然能够一飞冲天。”

 

林墨感激涕零,连忙跪地磕头,说:“大师的点拨如醍醐灌顶,让我茅塞顿开。我定当牢记大师的教诲,努力备考。”

 

从那以后,林墨调整了学习方法,不再一味地死读书,而是注重理解和运用知识。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思考文章的节奏和答题思路,还会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科举考试的日子终于到了,林墨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考场。在考试中,他按照济公的指点,灵活应对各种题型,文章写得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放榜之日,林墨高中举人。他激动不已,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要感谢济公。他四处寻找济公,终于在灵隐寺的山门前找到了他。

 

林墨再次跪地磕头,说:“大师,若不是您的点拨,我恐怕无法取得这样的成绩。您的大恩大德,我没齿难忘。”

 

济公笑着扶起林墨,说:“施主不必客气,这是你自身努力的结果。贫僧只是稍加点拨而已。希望你今后能继续保持这份勤奋和谦逊,为百姓谋福祉。”

 

林墨连连点头,说:“大师放心,我定当不负您的期望。”

 

从此,林墨在仕途上兢兢业业,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而济公妙解画中谜救书生的故事,也在杭州城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