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演龙 作品

第262章 四大名着: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荣国府的元宵,是从午后就开始热闹的。荣庆堂的梁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宫灯,琉璃的、羊角的、纱绢的,点亮时像一片流动的星河。地上铺着厚厚的红毡,踩上去悄无声息,却暖得能焐热脚底的寒气。贾母坐在上首的宝座上,披着件紫貂披风,手里捏着个暖炉,看着底下穿梭忙碌的丫鬟仆妇,脸上的笑纹里都盛着暖意。

 “老太太,说书的班子来了。”王熙凤穿着件水红撒花袄,快步走进来,鬓边的赤金步摇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刚在外面试了嗓子,字正腔圆的,保准您爱听。”她今儿特意打扮得喜庆,为的就是哄贾母高兴。

 贾母笑道:“快请进来,我正闷得慌呢。”

 说书先生被请进来,是个白胡子老头,捧着个醒木,先给贾母磕了头,才在旁边的小桌前坐下。醒木一拍,清脆一声,故事开了头——讲的是前朝一位才子,与相府千金相爱,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

 那先生说得绘声绘色,时而激昂,时而悲切,把众人都听呆了。宝玉尤其入神,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自己就是那故事里的才子。黛玉坐在贾母身边,手里捏着块帕子,听到动情处,眼圈微微泛红。

 故事说完,贾母却摇了摇头:“这故事,听着热闹,实则荒唐。哪有那么多一见钟情,非君不嫁的?多半是些酸儒编出来的,哄骗那些不谙世事的小姑娘。”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说得是,那些书里的才子佳人,总免不了些私情,看着不像样子。”

 宝玉却忍不住道:“外祖母,也不全是荒唐的,真心相爱的人,历经磨难在一起,不是很好吗?”

 贾母瞪了他一眼:“你懂什么?这世间的事,哪有那么多圆满?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正理。”

 黛玉听着,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低下头,没再说话。她知道,贾母说的是对的,可心里却偏偏向往着那些“荒唐”的故事。

 王熙凤见气氛有些沉,连忙打圆场:“老太太说的是正经道理,那些故事,也就听个乐子。要说才子佳人,咱们府里就有——宝二爷才貌双全,林姑娘、宝姑娘哪个不是倾国倾城?这要是编进书里,保管比那先生说的好听。”

 这话一出,把贾母逗乐了:“就你嘴甜。”众人也跟着笑,刚才的些许沉闷,顿时烟消云散。

 正说着,外面传来太监的唱喏声:“娘娘有赏赐!”

 众人连忙起身迎接,只见两个小太监捧着个锦盒进来,说:“娘娘说了,今儿元宵,特备了几个灯谜,让老太太和各位爷、姑娘猜猜,猜出来的,写下来,奴才带回宫去。”

 贾母打开锦盒,里面是几张素笺,上面写着灯谜。第一个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这是什么?”贾母琢磨着。

 宝玉脱口而出:“是爆竹!”

 众人都点头:“对,是爆竹。”

 第二个谜:“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宝钗想了想:“是算盘。”

 “没错,是算盘。”王夫人赞道。

 第三个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黛玉轻声道:“是风筝。”

 宝玉看着她,心里一动,这风筝的谜,竟像是在说他们自己。

 第四个谜:“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众人都猜不出,最后还是探春说:“是佛前海灯。”

 灯谜猜完,小太监拿着众人写的答案,谢恩离去。贾母笑道:“还是咱们家的孩子聪明,一个个都猜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