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演龙 作品

第213章 四大名着:晁天王中箭

暮色像一块浸透了墨汁的破布,沉沉压在梁山军撤退的路上。晁盖躺在特制的担架上,胸口剧烈起伏,左臂的箭伤处紫黑一片,毒液正顺着血脉往心口蔓延。他每隔片刻便会抽搐一下,牙关咬得咯咯作响,额头上的冷汗打湿了鬓角的乱发。

 “水……”晁盖的声音细若游丝,林冲连忙拧开水壶,用布蘸着水擦拭他干裂的嘴唇。担架旁,宋江骑马紧随,眉头紧锁,目光里一半是焦灼,一半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

 “宋公明……”晁盖忽然睁开眼,浑浊的眼珠死死盯着宋江,“你老实告诉俺……你是不是早就想……归顺朝廷?”

 这话像一块巨石砸进人群,周围的头领们都屏住了呼吸。林冲握着枪杆的手紧了紧,呼延灼下意识地勒住马缰,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宋江避开晁盖的目光,低声道:“哥哥,你安心养伤,莫说这些糊涂话。眼下要紧的是回山医治,报仇的事……”

 “俺没糊涂!”晁盖猛地提高声音,胸口一阵剧痛让他剧烈咳嗽起来,“俺看见你跟吴用……好几次在帐里嘀咕……俺听见‘招安’两个字……”他喘着粗气,死死抓住宋江的衣袖,“梁山泊是兄弟们的家……不是你用来……换功名的筹码!你说!是不是!”

 宋江的衣袖被攥得发皱,他能感觉到晁盖掌心的冰冷和颤抖。他深吸一口气,掰开晁盖的手:“哥哥,箭毒攻心,你先歇歇。招安之事,从未有过定论,都是为山着想的商议罢了。”

 “商议?”晁盖冷笑,笑声里带着血沫,“俺告诉你宋江……这梁山泊的旗是‘替天行道’……不是‘招安投降’!你若敢……俺做鬼也不饶你!”

 说完这句话,晁盖头一歪,昏死过去。宋江看着他紫黑的脸,心中像被什么东西堵住,闷得发慌。他挥挥手:“快!加快速度!早一刻回山,天王就多一分希望!”

 大军连夜赶路,次日清晨终于抵达梁山泊。神医安道全早已在聚义厅前等候,他查看了晁盖的伤势,摇着头叹气:“箭上的毒是‘七步倒’,混了蛇毒和蝎毒,已侵入心脉……俺尽力而为,但……”

 宋江的心沉到了谷底:“安神医,无论如何都要试试!”

 安道全取出银针,在晁盖周身穴位扎下,又灌下特制的解毒汤。可晁盖只是偶尔呻吟几声,始终没有清醒。众头领守在厅外,个个面色凝重,聚义厅里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第三日午后,晁盖忽然睁开眼,精神竟好了些。他示意宋江扶他坐起,又让众人都进来。

 “俺……俺不行了……”晁盖看着满堂头领,声音虚弱却异常清晰,“曾头市之仇……你们一定要报……”

 林冲哽咽道:“哥哥放心,我等定不辱命!”

 晁盖看向宋江,眼神复杂:“宋公明,俺知道你有本事,兄弟们也服你……俺死后,你暂代寨主之位,打理山寨事务……”

 宋江连忙道:“哥哥吉人天相,定会好起来的!这寨主之位,还得是哥哥来坐!”

 晁盖摆了摆手,从枕头下摸出那支射死他的毒箭——箭头已被安道全取下,只剩光秃秃的箭杆。他用力一折,箭杆“啪”地断成两截。

 “俺以这断箭为誓!”晁盖举起断箭,对着众头领,“谁能活捉史文恭,为俺报仇,谁就……谁就当这梁山泊主!这话,你们都记下了!”

 众头领齐声应道:“记下了!”

 晁盖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宋江脸上,带着一丝警告:“招安之事……万万不可……俺梁山好汉,宁死不做朝廷的鹰犬……”说完这句话,他头一歪,断了气。

 “晁天王!”满堂头领跪地痛哭,哭声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李逵哭得最凶,抱着晁盖的尸体喊:“晁哥哥!你醒醒啊!俺还没跟你打够呢!”

 哭了许久,宋江擦干眼泪,对众人道:“晁天王已逝,后事要紧。依天王遗命,俺暂代寨主之位,料理丧事。至于谁来当这梁山泊主,待捉住史文恭,再依天王遗言定夺——届时无论是谁,俺宋江第一个服他!”

 吴用道:“宋哥哥所言极是。眼下当为天王守孝,报仇之事,暂缓百日,待丧期满后再议。”众头领纷纷赞同,谁都知道,此刻军心最重要。

 接下来的日子,梁山泊全山挂孝,聚义厅改作灵堂,晁盖的灵柩停在正中,供人祭拜。宋江每日守在灵前,处理山寨事务,倒也井井有条。只是夜里独处时,他总会想起晁盖临终的眼神,想起那句“招安之事,万万不可”,心中越发烦闷。

 这日,宋江在灵堂外踱步,吴用悄悄跟了出来:“哥哥,愁眉不展,可是为招安之事烦心?”

 宋江叹了口气:“晁天王至死都反对招安,兄弟们又多是草莽出身,怕是也不愿归顺朝廷……可长此以往,我等占山为王,终究是贼寇之名,后世子孙都要受牵连啊。”

 吴用道:“哥哥的心思,俺懂。只是晁天王刚去,此刻提招安,确实不妥。但梁山要想长远,招安是唯一的出路——总不能让兄弟们一辈子背着‘反贼’的名声。”

 “可如何才能让兄弟们信服?”宋江问。

 吴用沉吟道:“关键在于‘名’。我等出身草莽,即便招安,朝廷也未必看重。若能请一位有身份、有名望的好汉上山,将来招安时,也能让朝廷另眼相看。”

 宋江眼睛一亮:“军师有合适的人选?”

 吴用笑道:“河北大名府有个玉麒麟卢俊义,此人武艺超群,家世显赫,曾在边关大败辽军,只因被童贯陷害,才归隐家乡。若能请他上山,不仅能增强我军实力,将来招安,有他在,朝廷定会重视。”

 宋江点头:“卢俊义的名声,俺也听过,确是条好汉。只是他乃名门之后,怎会甘心落草?”

 “事在人为。”吴用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俺有一计,定能让他上山。”

 吴用向宋江细细讲述了卢俊义的遭遇:

 原来卢俊义年轻时便武艺高强,尤其善使枪棒,江湖人称“玉麒麟”。二十年前辽国进犯大宋,他投在童贯帐下,做了先锋官。在边关,卢俊义身先士卒,率军大败辽军,斩将夺旗,立下赫赫战功。

 可童贯心胸狭隘,见卢俊义功高盖主,竟暗中扣下他的捷报,反而向皇上奏称“卢俊义孤军深入,险些误了军机”,又将卢俊义的战功安在自己侄子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