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四大名着: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戴宗带着萧让、金大坚仿造的蔡京回书,星夜兼程赶回江州。他一路心急如焚,既盼着能早日救下宋江,又隐隐觉得哪里不妥——吴用临行前那声“印章或有不妥”的低语,总在耳边萦绕。 到了知府衙门,戴宗将回书呈上。蔡九知府展开一看,见笔迹与父亲蔡京一般无二,印章也清晰可辨,喜道:“果然是家父的手书!”书中言明“将宋江、戴宗押解京师,当面问罪”,正合蔡九心意——既能在父亲面前邀功,又能摆脱这桩麻烦。他当即赏了戴宗十两银子,命人将宋江、戴宗从死牢提出,严加看管,待择日押解京师。
戴宗领了赏银,心中稍定,只待启程之日。不想三日后,黄文炳突然造访知府衙门,见了那封回书,眉头紧锁:“大人,此信恐有蹊跷。”
蔡九不解:“何出此言?笔迹、印章皆无错处。”
“正是这印章错了。”黄文炳指着“翰林蔡京”四字印章,“太师与大人乃父子,家书往来何须用如此正式的官印?此印多用于朝堂公文,绝非私函所用,定是伪造!”
蔡九恍然大悟,冷汗直流:“那……那戴宗?”
“定是他与梁山贼寇勾结,伪造回书!”黄文炳厉声道,“大人可即刻传讯戴宗,盘问太师府中细节,一试便知真假!”
蔡九当即传戴宗上堂。他假意闲聊,问起蔡京府中陈设、家眷姓名,戴宗哪里知晓?支支吾吾半天,破绽百出。蔡九拍案而起:“好个奸贼!竟敢伪造家书,戏弄本府!来人,将戴宗打入死牢,与宋江一同问斩!”
戴宗百口莫辩,被押入死牢。他望着隔壁牢房的宋江,悔恨不已:“哥哥,是我无能,害了你也害了自己!”
宋江苦笑:“此事怪不得你,皆因黄文炳那厮太过奸猾。我等命该如此。”
蔡九怕夜长梦多,决定“先斩后奏”,命人贴出告示:三日后午时,在江州法场将宋江、戴宗一并斩首。
消息传出,江州城顿时炸开了锅。李逵在牢外得知消息,提着双斧就要去劫狱,被张顺死死拉住:“你这憨货!法场戒备森严,硬闯只会白白送死!”
张顺道:“如今唯有联络梁山好汉,里应外合,方有胜算。我已派人往梁山送信,想必晁盖哥哥他们很快就到。”
李逵怒道:“等不及了!三日!三日之后公明哥哥就没命了!”
正争执间,李俊、穆弘、穆春等人赶来。李俊道:“黑旋风莫急,我等已在浔阳江上备好船只,只等梁山大队一到,便从水路接应。”
穆弘也道:“城中我等也有眼线,可探听法场动静。”
几人商议定计:李逵、穆弘率人在法场附近埋伏,待梁山人马动手,便从外围冲杀,扰乱官军;张顺、李俊率水军在江边等候,一旦救出宋江、戴宗,便接应上船,顺流而下。
与此同时,晁盖、吴用已率领林冲、花荣、武松、刘唐等数十位好汉,星夜赶到江州城外。得知戴宗也被打入死牢,晁盖怒不可遏:“蔡九、黄文炳匹夫!竟敢如此狠毒!”
吴用道:“哥哥息怒,事已至此,当速做打算。法场设在江州城南门大街,三面是高墙,唯有南门可通江边。我等可兵分三路:一路扮作百姓、商贩混入法场;二路在南门外埋伏,待救出人后,接应至江边;三路由张顺兄弟率领水军,在江心等候。”
武松道:“某愿扮作行脚僧,混入法场。”
花荣道:“某可扮作卖艺人,在法场附近待命。”
众好汉纷纷请命,吴用一一分派妥当,只待行刑之日。
行刑当日,江州城南门大街戒备森严。蔡九亲任监斩官,坐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左右簇拥着亲兵,身后是密密麻麻的官军,刀枪林立,杀气腾腾。法场中央,竖起两根行刑柱,宋江、戴宗被牢牢绑在柱上,背后插着“斩”字牌。
围观百姓人山人海,有同情宋江的,暗自垂泪;有看热闹的,指指点点;也有梁山好汉扮作的“百姓”,混在人群中,眼神警惕地扫视四周,悄悄挪动位置,向行刑柱靠近。
李逵扮作挑柴的樵夫,扛着一担柴禾,挤在人群前排,双眼死死盯着高台上的蔡九,手在柴禾下紧紧攥着双斧,指节发白。
花荣扮作卖弓的贩子,将一张良弓摆在地上,眼角余光却始终锁定着行刑的刽子手。
武松则身披袈裟,手持禅杖,站在街角,看似闭目诵经,实则耳朵竖起,捕捉着法场的每一丝动静。
辰时三刻,蔡九看了看沙漏,高声下令:“时辰到!刽子手,行刑!”
两名刽子手应声上前,举起明晃晃的鬼头刀,寒光在阳光下刺眼夺目。宋江望着天空,长叹一声:“苍天不公!我宋江一生忠义,竟落得如此下场!”
戴宗也道:“公明哥哥,我等在阴间做个伴!”
百姓中一片惊呼,有胆小的已闭上眼。李逵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手指几乎要嵌进斧柄里。花荣悄悄搭上弓弦,对准了刽子手的手腕。武松睁开眼,禅杖微微前倾,随时准备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