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四大名着:单刀赴会
建安二十年的夏,建业的梅雨缠缠绵绵,把孙权的府邸浸得发潮。张昭捧着诸葛瑾的家书,站在廊下,望着檐角滴落的水珠,对孙权道:“主公,诸葛瑾在西川已得刘备口谕,愿还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只是关羽在荆州手握重兵,怕是不肯轻易交割。” 孙权摩挲着案上的荆州地图,指腹划过“公安”“江陵”几个地名,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刘备这厮,向来言而无信。他说还三郡,怕是缓兵之计。”他忽然看向张昭,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依子布之计,把诸葛瑾的家小请到府中‘暂住’,看他敢不敢不尽力。”
张昭拱手:“主公高明。诸葛瑾是诸葛亮胞兄,关羽再傲,也得看诸葛亮几分面子。”
三日后,诸葛瑾带着刘备的“承诺”,匆匆赶回荆州。船到公安码头,他望着岸上巡逻的荆州兵,个个盔明甲亮,腰间的环首刀在雨里泛着冷光,心里暗暗发怵。来之前,他在成都见过刘备,那位皇叔拍着胸脯说“云长定会照办”,可他总觉得,关羽不是听劝的人。
关羽的府邸在江陵城的高处,门前的两尊石狮子被雨水冲刷得油亮。诸葛瑾递上名帖,守门的亲兵瞥了他一眼,慢悠悠地往里传报。直到日头偏西,才听见院里传来一声“让他进来”,声音苍劲如松,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正厅里,关羽斜倚在榻上,手里把玩着青龙偃月刀的刀鞘。那刀鞘是鲨鱼皮做的,上面镶嵌的七颗宝石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着幽光。他见诸葛瑾进来,眼皮都没抬,只淡淡道:“子瑜此来,何事?”
“关将军,”诸葛瑾捧着刘备的手谕,躬身道,“我主刘备已答应归还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特来请将军交割。”
关羽猛地坐直,丹凤眼一挑,长髯无风自动:“子瑜糊涂!荆州本是我主借的?当年赤壁之战,若不是我在华容道放曹操一马,东吴焉能有今日?如今我主得了西川,他们便急着来讨地,天下哪有这等道理!”
“将军息怒。”诸葛瑾连忙道,“刘备主公已在文书上画押,承诺先还三郡,将军何必为难在下?”
“文书?”关羽冷笑一声,抓起案上的酒爵掷在地上,“便是大哥亲来,某也未必肯还!何况这三郡是云长、翼德、子龙浴血奋战所得,岂能凭一纸文书就拱手让人?”
诸葛瑾被他的气势吓得后退半步,嗫嚅道:“可……可主公在西川,已答应了……”
“大哥是大哥,某是某。”关羽霍然起身,青龙偃月刀“噌”地出鞘,刀光映得满室皆亮,“荆州之事,某说了算!三郡绝不能还!你若再提,休怪某刀下无情!”
诸葛瑾见他动了真怒,哪里还敢多言,抱头鼠窜般逃出府邸。回到建业,他对着孙权哭诉关羽如何无礼,如何拒不交割,孙权听罢,将案上的青瓷瓶狠狠摔在地上:“关羽匹夫!竟敢如此欺我!”
鲁肃站在一旁,眉头紧锁:“主公息怒。关羽勇猛,且荆州兵精粮足,硬抢怕是讨不到好。不如……设一宴,请关羽过江赴会,席间好言相劝,若他执意不还,再埋伏刀斧手杀之。”
孙权沉吟道:“关羽生性多疑,怎会肯来?”
“某愿亲自去请。”鲁肃道,“某与关羽有旧,他定会给某几分薄面。”
三日后,鲁肃的请柬送到了荆州。请柬上写着“久慕将军威名,特备薄宴于陆口临江亭,共商荆州之事”,措辞恳切,还附了鲁肃的私函,说“只为叙旧,绝无他意”。
关羽拿着请柬,对左右道:“鲁肃这是鸿门宴。”
周仓按捺不住,吼道:“将军,咱们不去!若东吴敢来犯,末将愿率军踏平他们的营寨!”
关羽却抚着长髯,笑道:“某纵横天下数十年,还怕他一个鲁肃?去!为何不去?”他对关平道,“你率十艘快船,带五百校刀手,在江边接应。某单刀赴会!”
临行前,马良劝道:“将军,东吴狼子野心,不可不防。”
关羽拍着他的肩:“季常放心。某若不回,你便率军死守荆州,待大哥从西川发兵来援。”
陆口的临江亭,建在长江边的悬崖上。亭外的江风卷着浪花,拍打着崖下的礁石,发出雷鸣般的声响。鲁肃站在亭外等候,见关羽驾着一艘快船而来,船上只带了周仓和八九个亲随,不禁暗暗佩服他的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