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畔采薇 作品

第615章 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

在明朝,有个宁静的小村子,住着一对周姓夫妇。他们膝下有三个女儿,个个都伶俐可爱,如同三朵娇艳的花儿,给这个家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欢乐。时光匆匆,女儿们渐渐长大成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周家夫妇向来开明,让女儿们依照自己的心意挑选归宿。

大女儿一心向往富足安逸的生活,就像一只渴望飞向华丽鸟巢的鸟儿,最终选中了家境殷实的王姓秀才。老两口心疼女儿,怕她在婆家受委屈,一咬牙卖掉了部分田产,给大女儿置办了丰厚的嫁妆,希望她能过得舒心。

二女儿呢,也怀揣着找个有钱有势人家的想法,如同追逐繁星的孩童,最后嫁给了一位姓吕的商人。老两口又掏空了家底,给二女儿陪送了不少好东西,只为让她在夫家能挺直腰杆。

大女儿、二女儿相继出嫁后,家里的田产耗尽,家底也被掏得空空如也。为了维持生计,周老汉无奈之下,只能每天上山砍柴度日,那沉重的柴担,压弯了他的脊梁。

几年后,三女儿也到了嫁人的年纪。她与两位姐姐不同,不求大富大贵,只盼着能找个踏实可靠的人,过上安稳的小日子。最终,她如愿以偿地嫁给了隔壁村一个勤劳忠厚的小伙子。

时光飞逝,一晃八年过去了。周老汉因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只留下周老太太孤苦伶仃地生活。周老太太年纪大了,干不动农活,生活陷入了困境。她想着当初家产都给了大女儿和二女儿,便决定去投奔她们,指望能得到些照顾。

周老太太首先来到了大女儿家。本以为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可没想到女儿和女婿对她的态度十分冷淡。他们把周老太太安排在一间又破又小的土房里,那屋子阴暗潮湿,仿佛能吞噬所有的温暖。而他们自己呢,顿顿大鱼大肉,吃得满嘴流油,给周老太太吃的却只有剩菜剩饭,那饭菜寡淡无味,如同他们冷漠的心。

周老太太心里难受极了,但她不想给女儿添麻烦,只能默默忍受着这一切。这一天,周老太太正在院子里喂鸡,大女儿提着一盆水走了过来,猛地一下把水倒在地上,溅起一片水花,随后阴阳怪气地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娘啊,您这总不能老赖在别人家吃白饭吧,得自己想办法活下去啊。”

周老太太一听,顿时明白了大女儿的意思,这是在赶她走呢。她心里又气又伤心,什么也没说,默默地转身离开了大女儿家。

离开大女儿家后,周老太太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了很久很久,终于来到了二女儿家。她满心期待,以为二女儿会对她好一些,可现实却再次让她失望。二女儿和二女婿不仅没有问她一路上是否辛苦,有没有吃晚饭,反而把她安排在一间阴暗潮湿、散发着霉味的小屋子里。那屋子仿佛是一个冰冷的牢笼,将她困在其中。

日子一长,二女儿和二女婿还天天安排她做各种繁重的家务,一刻也不让她闲着。周老太太年纪大了,干不动这些活,每天夜里都满是委屈与无奈,泪水常常浸湿了枕头。她心想,在这儿也待不下去了,第二天一早,便抹着眼泪离开了。

 周老太太走在路上,心里又难过又迷茫。她辛苦养大了三个女儿,没想到成家后她们如此冷漠。大女儿、二女儿自己当初都给了丰厚的陪嫁,还都这样对待自己,那三女儿肯定就更不用说了。于是,她打消了去找三女儿的念头。可她又无处可去,只好来到老伴的坟前,哭诉着自己的遭遇,那哭声在寂静的坟地里回荡,仿佛是对命运不公的控诉。恰巧这时,三女婿路过,见丈母娘哭得如此伤心,赶忙上前询问。周老太太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三女婿,三女婿听了又气又心疼,他拉着周老太太的手说:“娘,您跟我回家,这儿就是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