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守护图腾
岭南的夏雨带着湿热的暖意,陆寻踩着青石板路走进阳朔古镇。漓江的水在雨幕中泛着碧绿的光,两岸的山峰如碧玉簪般矗立,山间的云雾顺着山脊流淌,像给翠绿的山峦系上了白色的绸带。掌心的共生纹传来温润的波动,能清晰 “看” 到地下的水脉与山脉气脉交织成网,网眼处点缀着深绿色的光晕,那是榕树的气根在吸收天地灵气:“这里的气脉真活。” 他望着江边的古榕,树冠如伞盖般铺开,气根垂落触地,形成天然的聚气阵,“域外煞气清除后,连山水都透着灵秀。”
林婉儿撑着竹骨伞跟在后面,听石符在掌心转着圈,符面映出江底的景象 —— 无数细小的气脉从水底的卵石中冒出,与岸边的榕树气根相连,江面上漂浮着翠绿的浮萍,那是当地百姓按陆寻教的方法种植的 “凝气萍”:“寻哥你看!他们把凝气萍种满了浅滩!” 她往江边的竹筏指,筏子上的渔民正往水里撒着什么,水面泛起淡淡的绿光,“血珠说这浮萍能凝聚水脉灵气,比护脉草更适合南方的湿热环境。”
王胖子扛着个藤编包袱走在廊下,军大衣早换成了透气的麻布短褂,离火珠在他掌心泛着柔和的光:“奶奶的这岭南够舒坦!” 他往江里扔了块黄龙玉佩碎片,碎片刚落水就被一群彩色的鱼围住,“胖爷昨天在漓江钓鱼,钓上来的鱼都带着金鳞,比中原的鱼鲜十倍!” 鱼儿围着玉佩嬉戏,搅得水面泛起层层绿色的涟漪。
镇口的榕树下,阳朔的守脉人阿珠正带着几个后生检查气根。她穿着靛蓝色的土布裙,腰间挂着个竹编的小篓,里面装着修剪气根的银剪,时不时往气根上洒些带着清香的汁液:“陆先生可算来了!” 阿珠脸上的梨涡盛满笑意,银剪往气根上轻轻一剪,断口处渗出透明的液珠,“按您说的法子,每月给榕树修根施肥,现在气根长得更旺了,连去年被煞气污染的滩涂都长出了新草!”
陆寻走到古榕前,共生纹感应到树根下的气脉形成个巨大的旋涡,无数细小的气丝顺着气根往树冠汇聚,再通过枝叶洒向四周:“这榕树成了活的聚气桩。” 他往树根处添了块带水纹的青石,“加块镇石稳固气脉,能让聚气效果更持久。” 青石刚放稳,周围的气根就轻轻颤动,像是在道谢。
林婉儿的听石符突然射出蓝光,符面映出上游滩涂的景象 —— 那里的凝气萍有些发黄,水底的气脉流动滞涩,隐约能看到极细的灰丝在缠绕:“寻哥快看!那里有残留的煞气!” 她往滩涂方向跑,竹骨伞在雨幕中划出弧线,“血珠说可能是上次清理时没彻底,煞气藏在卵石缝里又冒出来了!” 听石符的蓝光在滩涂上空盘旋,标出几处需要净化的节点。
陆寻跟着蓝光来到滩涂。湿润的泥地上长着半枯的浮萍,踩上去能感觉到脚下传来的滞涩感。他捡起根竹枝,在泥地上划出放射状的浅沟,将积水引向漓江主航道:“这样气脉就能顺着水流疏散煞气。” 他往沟里撒了把 “驱邪稻” 的种子,那是岭南特有的作物,能吸收湿热环境中的浊气,“再种上驱邪稻,既能固滩,又能净气,最适合这里的水土。” 共生纹感应到淤塞的气脉开始流动,像被疏通的毛细血管重新焕发生机。
王胖子闲着没事,帮后生们修补江边的竹篱笆。离火珠往松动的竹桩上一点,青蓝色的火焰围着竹桩转了圈,竹桩就牢牢扎进泥里:“奶奶的这火比铁钉钉得还牢!” 他往竹缝里塞了把晒干的艾草,“胖爷这招叫‘火固竹防’,保证下次涨水都冲不倒!” 后生们看得直叫好,纷纷学着他的样子往竹缝里塞艾草。
中午在阿珠家吃饭时,桌上摆着刚从漓江捕捞的剑鱼、河虾,还有自家种的荔浦芋扣肉。阿珠往陆寻碗里盛了碗油茶:“先生尝尝这油茶,放了榕树的嫩芽,喝了能祛湿气。” 她往窗外的漓江指,“自从气脉通了,江里的鱼虾越来越多,镇上的渔民都说今年的收成能翻倍。”
陆寻喝着油茶,能感觉到茶里蕴含的淡淡木灵气,顺着喉咙往下流,与体内的共生纹产生共鸣:“山水养人,人护山水,本就该这样。” 他放下碗,“阳朔的水脉连着珠江,珠江通着南海,你们守好这里,就是守住了岭南水脉的源头。” 他往阿珠手里塞了本手抄的《山水护要》,“这里面记了些应对湿热煞气的法子,你们收好。”
下午离开阳朔时,雨已经停了。后生们撑着竹筏送他们到江口镇,竹篙搅动的水面上,绿色的气脉光晕越来越亮。阿珠站在码头挥手:“陆先生放心!我们定会守好山水,等您下次来吃荔枝!” 江边的榕树气根在风中摇曳,像是在为他们送行。
往东走了半月,他们登上东海的舟山岛。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远处的渔船如白鸟般在蓝天下移动,渔民们的渔网在阳光下闪着银光,螺号的声音顺着风飘过来,带着股辽阔的苍茫。陆寻站在礁石上,掌心的共生纹传来厚重的波动,能 “看” 到海底的龙脉气脉如蛛网般铺开,滋养着每一片海域:“这里的海脉真广。” 他望着远处的普陀山,岛屿的轮廓在海雾中若隐若现,“比岭南的山水气脉更辽阔。”
林婉儿的听石符在掌心转着圈,符面映出海底的景象 —— 渔民们在浅海投放的石碓岸 “八卦” 方位排列,碓上长满了翠绿的海藻,那是按陆寻教的方法设置的 “镇海阵”:“寻哥你看!他们把石碓连成阵了!” 她往最近的渔船指,船舷上挂着贝壳串成的风铃,风吹过发出清脆的响声,每片贝壳上都刻着简单的护脉符文,“血珠说贝壳能吸收海风的阳气,风铃的声音能驱散海雾煞气,比中原的铜铃管用。”
王胖子踩着礁石追着海浪跑,离火珠在他掌心亮得刺眼:“奶奶的这大海够敞亮!” 他往海里扔了块青铜残片,残片落水的瞬间,周围的海水泛起淡淡的金光,“胖爷这招叫‘镇海诀’,能让鱼虾聚集,还能挡小风浪!” 渔民们看到这景象,纷纷摇着橹欢呼起来,螺号吹得更欢了。
海岛深处的妈祖庙前,渔民首领老林正带着族人祭祀。他穿着打满补丁的渔褂,腰间挂着串硕大的海螺,手里举着酒碗往神像前洒酒,酒液顺着石阶渗下去,激起淡淡的蓝色光晕:“陆先生!你们可算来了!” 老林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海盐,“上次你教的‘石碓镇海法’真管用,今年的台风都绕着岛走!”
陆寻走到妈祖像前,共生纹感应到神像下的气脉汇聚成个巨大的漩涡,无数细小的气丝从漩涡中冒出,顺着海岸线往四周扩散:“这妈祖庙成了海岛的聚气点。” 他往神像基座添了块带海浪纹的青石,“再加块镇石,聚气效果更好。” 青石刚放稳,庙前的香炉突然冒出笔直的青烟,在风中不散。
林婉儿往渔民孩子们手里分 “凝气藻” 的种子:“把这个撒在石碓周围,长出的海藻能固沙防浪。” 她教孩子们看海浪的纹路辨气脉,“浪头整齐的地方气脉顺,适合下网;浪头杂乱的地方煞气重,要远离。” 孩子们拿着种子欢呼着跑开,很快就在石碓周围撒下圈绿色的种子。
王胖子跟着老林去检查渔船。离火珠往船底的裂缝上照了照,青蓝色的火焰围着裂缝转了圈,原本渗水的缝隙立刻被封住:“看到没?胖爷这火能补船!” 他往渔民手里塞了包离火珠粉末,“船底要是长青苔,就撒点这粉末,比刮苔刀管用!” 老林连忙让族人收好,像捧着宝贝似的塞进渔褂口袋。
傍晚的海岛燃起篝火,渔民们烤着刚打捞的海鱼,煮着海螺汤,围着篝火唱起了渔歌。陆寻坐在篝火旁,看着火苗舔舐着架在火上的海螺,螺壳在火焰中泛着淡淡的红光,与海底的气脉产生共鸣:“海岛的海脉靠石碓镇护,就像岭南的山水靠榕树聚气。” 他对老林说,“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守护法子,顺着自然的性子来才最好。”
老林举起酒碗敬陆寻:“先生说得对!我们海岛人敬妈祖,敬大海,就该按大海的性子守护。” 他往火堆里添了块干海带,“等过几天,我就带着族人去清理附近的暗礁煞气,按您画的图找,保证一个不漏!” 渔歌声再次响起,这次的调子多了几分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