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守脉同和
惊蛰刚过,江南的烟雨就笼罩了太湖流域。陆寻站在鼋头渚的石台上,望着湖面蒸腾的水汽,掌心的共生纹泛起温润的暖意。三珠归位已过三年,天地间的气脉愈发和谐,连太湖的水纹都比往年规整了许多,浪涛拍岸的节奏带着天然的韵律:“看来这里的‘水龙局’愈发稳固了。” 他指尖划过水面,激起的涟漪竟顺着气脉流向,在湖面画出个淡淡的太极图案。
林婉儿的听石符在船头轻颤,符面映出湖底的景象 —— 三珠归位后形成的气脉网在湖底交织,像银线般连接着各处龙脉节点,几只老鼋在气脉交汇处游弋,背甲上的纹路与气脉完美契合:“寻哥你看!老鼋们在守护水脉节点呢!” 她往水里撒了把龙息草籽,草籽遇水即化,顺着气脉扩散开,“血珠说它们是太湖的灵物,受龙脉滋养,也在反哺水脉。”
王胖子蹲在岸边烤鱼,军大衣搭在石栏上,离火珠在炭火里转着圈,将鱼皮烤得金黄酥脆:“奶奶的这太湖银鱼就是鲜!” 他往鱼身上撒了把野花椒,“胖爷巡这趟江南,发现各地的守脉人越来越像样了,昨天在苏州看到个半大孩子,都会用青铜镜测气脉了!” 鱼肉的香气混着水汽飘开,引得几只水鸟在岸边盘旋。
不远处的渔港里,渔民们正忙着修补渔网。新搭的栈桥安 “丁字形” 伸入湖中,栈桥的桩脚缠着龙息草编的绳网,既能防蛀又能聚气。老渔民周伯拄着竹篙指挥年轻人干活,竹篙上刻着简单的水纹符,每点一下水面,就有细小的气脉顺着波纹扩散:“陆先生来得巧!” 他笑着招手,“这新栈桥按您三年前画的图样搭的,去年汛期愣是没被淹着!”
陆寻走下石台,护脉刀轻叩栈桥桩脚,金红色的气脉顺着刀身注入,桩脚周围的水草瞬间挺立起来,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在阳光下闪着光:“气脉通了,桩脚能扎根更深。” 他往渔网里塞了片黄龙玉佩的边角料,“把这个缝在网头,捕鱼时能避开龙脉节点,不伤水族灵智。” 玉佩接触渔网的瞬间,网眼上浮现出淡淡的龙纹,入水即隐。
林婉儿跟着周伯的孙女小莲去看渔船上的风水阵。小姑娘才十二岁,梳着双丫髻,腰间挂着个小小的听石符碎片,是去年陆寻送的:“陆姐姐你看!我按爷爷教的,在船尾种了芦苇,船头挂了桃木片!” 她指着船舷上的刻度,“这是测水脉的‘定波尺’,水脉稳的时候刻度是绿色,乱的时候会变灰!” 听石符碎片在她掌心亮了亮,映出船底流畅的气脉走向。
王胖子把烤好的鱼递给围观的孩子,离火珠在掌心转着圈逗他们玩:“胖爷告诉你们,这太湖底下藏着条水龙,你们善待鱼虾,它就保你们风调雨顺!” 他往水里扔了块鱼骨,立刻有鱼群游来啄食,“看到没?它们都是水龙的子孙,得好好待着!” 孩子们咯咯直笑,纷纷往水里撒面包屑。
正说着,湖面突然泛起一阵涟漪,原本规整的水纹出现细微的紊乱。陆寻的共生纹轻轻刺痛,他望向湖心的三山岛方向,那里的气脉出现了一丝波动:“是龙脉在调整气脉。” 他对周伯说,“三山岛的‘镇水塔’该维护了,塔身的符文可能有些淡化。” 护脉刀指向湖心,金红色的气脉如细线般延伸过去,瞬间稳住了波动的水纹。
周伯连忙招呼渔民开船:“去年冬天雪大,塔基可能结了冰缝!” 他往船上搬着朱砂和糯米,“早就想请先生看看,这下正好一起处理!” 渔民们动作麻利地解缆起锚,船头的桃木片在风中轻颤,发出清越的声响。
登上三山岛时,岛上的梅树刚谢,新抽的绿芽带着湿润的水汽。镇水塔矗立在岛中央,青砖砌成的塔身爬满了青苔,塔顶的铜铃蒙着层薄尘,响声有些沉闷。陆寻绕塔走了一圈,发现塔基东北侧有道细微的裂缝,裂缝中渗出淡淡的潮气:“是地气郁结所致。” 他让渔民取来艾草和生石灰,“把艾草塞进裂缝,再用石灰封死,能引地气顺塔身流转。”
林婉儿的听石符贴在塔壁上,符面映出塔内的气脉走向 —— 原本笔直的气脉在第三层出现弯折,塔砖上的符文褪色严重:“寻哥快看,第三层的‘坎水符’快看不清了!” 她从行囊里取出朱砂笔,“血珠说用龙血草汁调朱砂,能让符文更持久。” 她沾着特制朱砂,小心翼翼地沿着旧痕补画符文,笔尖划过之处,砖面泛起淡淡的水光。
王胖子扛着梯子爬上塔顶,离火珠往铜铃上一扫,青蓝色的火焰将灰尘烧尽,露出锃亮的铜面:“奶奶的这铃铛哑了三年,胖爷今天让它重响起来!” 他往铃舌上系了根红绸,绸带末端缀着块青铜残片,“这样风吹铃响,还能震散周围的滞气!” 铜铃在他晃动下发出清脆的响声,声波扩散开,岛上的鸟雀纷纷振翅飞起,在天空盘旋成圈。
补完符文的镇水塔重新焕发灵气,塔身渗出细密的水珠,顺着砖缝流下,在地面汇成细小的溪流,溪流中竟长出嫩绿的水草。陆寻的共生纹与塔身气脉相连,能清晰感知到太湖的水脉顺着塔基往四周扩散,像血管般滋养着整个流域:“这样至少能稳十年。” 他望着湖面,原本紊乱的水纹已经恢复规整,“等小莲再长大些,就能教她怎么维护这水龙局了。”
周伯非要留他们吃午饭,渔船载着众人往湖中心的渔岛驶去。岛上的渔村岸 “八卦阵” 布局,家家户户的院墙都种着迎春花,门楣上挂着晒干的龙息草:“这都是按先生教的‘聚气宅’样式盖的。” 周伯指着村口的老槐树,树上挂着数十个红绸袋,“里面装着渔民的头发和指甲,跟龙脉气脉连着呢!” 老槐树的枝叶在风中沙沙作响,投下的树荫正好罩住村口的水井。
饭桌上的鱼虾都是刚捕捞的,清蒸白鱼、银鱼羹、醉虾,满满一桌湖鲜。小莲捧着碗鱼汤,脆生生地问:“陆先生,您说水里真的有龙吗?我爷爷说他年轻时见过龙吸水。” 她指着窗外的湖面,“昨天我好像看到水里有金光一闪而过。”
陆寻往她碗里夹了块鱼腹:“龙不在水里,在气脉里。” 他望着湖面的波光,“你爷爷种的芦苇,搭的栈桥,画的符文,都是在养龙气。龙气足了,鱼虾就多,湖水就清,这就是守脉的道理。” 共生纹轻轻发烫,他能 “看” 到小莲腰间的听石符碎片正在吸收湖中的气脉,这孩子天生就有通脉的天赋。
王胖子喝着米酒,拍着周伯的肩膀:“老周你这孙女是块好料子!胖爷看她比当年的寻哥还有灵气!” 他往小莲手里塞了块离火珠的边角料,“这玩意儿能聚阳气,戴在身上不怕水邪!” 离火珠碎片在小姑娘掌心泛着微光,引得她眼睛亮晶晶的。
午后的雨淅淅沥沥下了起来,渔村笼罩在烟雨朦胧中。陆寻带着小莲在村里巡查风水局,教她辨认气脉流动的痕迹:“你看这家的屋檐,水流顺着‘人’字形纹路走,不会直冲门口,这叫‘分水煞’;那家屋后种着竹子,竹子属木,水能生木,木能固土,这叫‘靠山稳’。” 他用树枝在泥地上画着简单的风水图,小莲学得认真,时不时点头记在心里。
林婉儿则帮着村里的妇人处理受潮的草药。龙息草、艾草、菖蒲,分门别类晾在屋檐下,她教大家用草木灰防潮,用桐油涂纸包草药:“这些草药是守脉的利器,龙息草能聚气,艾草能驱邪,菖蒲能化煞,都得好好保管。” 听石符在草药堆上扫过,将受潮的草药一一标出,方便大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