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万古同契
江南的春雨带着杏花的清香,陆寻踏着青石板路走进乌镇的巷弄。掌心的共生纹泛着温润的暖意,与脚下的地脉气脉轻轻共鸣,三珠归位后的九州龙脉如同舒展的画卷,在他感知中缓缓铺陈——昆仑的天珠湛蓝如洗,嵩山的地珠厚重如磐,曲阜的人珠温暖如阳,三者的光晕在天际交织成网,将人间烟火温柔笼罩:“总算赶上清明了。”他望着巷尾祠堂的飞檐,檐角的铜铃在雨中轻响,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安宁。林婉儿撑着油纸伞跟在后面,听石符在掌心转着圈,符面映出镇外运河的水脉——清澈的河水顺着“玉带环腰”的走势缓缓流淌,河底的龙纹石雕在波光中若隐若现,几只乌篷船划过水面,船娘的歌声混着雨声飘来:“寻哥你看,这里的水脉比去年更顺了。”她往岸边的芦苇丛指,新抽的嫩芽顶着水珠,草叶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着七彩光,“血珠说运河的龙脉气脉已经和百姓的炊烟完全交融,连鱼群都比往年多了三成。”
王胖子扛着个布包走在最前面,军大衣早换成了轻便的蓝布褂子,离火珠在他掌心泛着柔和的光:“奶奶的这江南就是养人!”他往巷口的茶馆探了探头,鼻尖萦绕着龙井的茶香,“胖爷听说这儿的酱鸭天下一绝,等办完正事必须尝尝!”布包里露出半截青铜残片,是给祠堂新刻的镇宅符。
乌镇的守脉人老周早已在祠堂门口等候,青布长衫上沾着雨丝,手里握着个铜烟袋,见到他们连忙拱手:“陆先生可算来了!祠堂的护脉碑正好今日点睛,有您在最合适不过。”他往祠堂里指,“新收的两个娃娃正等着您指点呢,这俩孩子天生能感气脉,是块好料子。”烟袋锅里的火星在雨中明明灭灭,映着他眼角的笑意。
走进祠堂,迎面是块新立的石碑,碑上刻着“山河同脉”四个大字,笔法苍劲有力,正是陆寻去年题写的。碑前的供桌上摆着刚采的杏花和新酿的米酒,两个梳着棕角的孩童正踮着脚张望,见到陆寻进来,怯生生地行礼:“见过陆先生。”男孩手里攥着块捡来的龙纹石,女孩的发间别着朵杏花,眼神里满是好奇。
陆寻摸了摸男孩的头,指尖触到他掌心的龙纹石,石面竟微微发烫:“这石头是在哪捡的?”
“在运河边的芦苇荡里。”男孩小声回答,眼睛亮晶晶的,“它会发热,还能引来小鱼。”
林婉儿的听石符往石头上一靠,符面瞬间映出石头里藏着丝微弱的龙气:“是块天然的聚气石!”她惊喜地对陆寻说,“血珠说这孩子与水脉有缘,是天生的水脉守脉人。”她往女孩发间的杏花上呵了口气,花瓣突然舒展,散发出淡淡的金光。
王胖子往供桌上的米酒倒了三杯,离火珠往酒杯上一扫,酒液泛起细小的气泡:“来,胖爷这杯算给石碑开光了!”他把酒杯递给两个孩子,“喝了这杯酒,以后就是半个守脉人了,要好好守护咱们的运河龙脉。”孩子们捧着酒杯小口抿着,小脸立刻红扑扑的。
点睛仪式开始时,雨恰好停了。陆寻蘸着朱砂,在“山河同脉”的“山”字最后一笔落下,朱砂刚触石碑,就顺着纹路往碑底流,与地下的地脉气脉相连。祠堂外突然传来龙吟般的嗡鸣,运河的水脉应声泛起金红色的涟漪,与祠堂的气脉形成完美共鸣:“成了。”陆寻放下朱砂笔,共生纹传来舒适的暖意,“这护脉碑能聚气脉、挡煞气,往后乌镇的龙脉会更稳。”
老周连忙让孩子们磕头行礼,自己则往碑前敬了杯酒:“有这碑在,子孙后代就知道守脉的重要性了。”他往陆寻手里塞了本泛黄的册子,“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运河守脉记》,里面记着水脉的脾气和护脉的法子,您看能不能给娃娃们当个教材。”册子里夹着几片干枯的龙息草,虽已泛黄,却仍能感觉到淡淡的气脉。
离开乌镇时,两个孩子追送到巷口,男孩把龙纹石送给陆寻:“先生说石头跟您更投缘。”女孩则递来个杏花编的花环,“娘说戴这个能挡煞气。”陆寻把花环戴在林婉儿头上,将龙纹石交给王胖子:“这石头你带着,正好能聚离火珠的气脉。”
往岭南赶路的船上,林婉儿翻看着《运河守脉记》,听石符在书页上滑动,符面映出历代守脉人的影像——他们或在运河边植树,或在暴雨中护堤,或教孩童辨识水脉,与如今的守脉人做着同样的事:“寻哥你看,不管过了多少年,守脉的法子变了,但心没变。”她指着其中一页,“这里记着南宋时的守脉人用糯米加固河堤,跟我们现在用的法子差不多呢!”
王胖子正用龙纹石打磨青铜残片,离火珠的青焰顺着石面流动,在残片上刻出简单的水纹:“胖爷这手艺咋样?”他举着残片炫耀,“等下到了岭南,给那边的守脉人送个见面礼,保准他们喜欢。”船窗外的江水泛着金红色的光,与残片的纹路遥相呼应。
进入岭南地界,湿热的空气带着榕树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的龙脉气脉与江南截然不同,更加灵动奔放,像奔腾的骏马。陆寻的共生纹感应到五指山方向的气脉格外活跃,那里的守脉人正在举办“祭龙节”,用古老的仪式感恩龙脉滋养:“去五指山看看。”他望着远处的山峦,“祭龙节是观察人脉与龙脉共鸣的好机会。”
五指山的山脚下,黎族百姓正围着巨大的龙纹图腾跳舞。鼓声咚咚作响,穿着传统服饰的姑娘们摇着铜铃,银饰在阳光下闪着光,老人们则捧着米酒往图腾上洒,口中念着古老的祭词。见到陆寻三人,祭师连忙迎上来,身上的麻布衣衫绣满了龙纹,手里握着根蛇头杖:“陆先生来得正是时候!今日图腾显灵,龙气比往年旺十倍!”
陆寻走到图腾前,指尖轻触石刻的龙纹,共生纹瞬间与图腾气脉相连。他能“看”到无数细小的光丝从百姓身上飘出,融入图腾的龙纹中,而图腾则将龙脉气脉化作甘霖,洒向周围的梯田,秧苗在甘霖中瞬间拔高寸许:“这才是祭龙节的真谛。”他轻声说,“不是祈求恩赐,是人与龙脉的能量交换。”
林婉儿的听石符映出梯田下的景象——气脉顺着图腾的根系往田间蔓延,每株秧苗都被淡淡的龙气包裹,土壤中的肥力在龙气滋养下变得更加充足:“血珠说岭南的龙脉最喜热闹,百姓越虔诚,龙气越旺盛。”她往图腾旁的篝火里撒了把龙息草籽,草籽遇火化作金红色的火星,融入跳舞的人群中,“你看他们的气脉都变亮了!”
王胖子被几个孩童围着,教他们用离火珠烤竹筒饭。青蓝色的火焰围着竹筒转了圈,米饭的香气立刻飘出来:“胖爷这叫‘火龙献宝’,烤出来的饭带着龙气,吃了能长力气!”孩童们捧着竹筒饭吃得香甜,脸上沾着米粒,笑声像银铃般清脆。
祭龙节的高潮,祭师将陆寻请到图腾顶端的祭台。他接过蛇头杖,按照黎族的传统仪式,将天珠、地珠、人珠的紫气碎片融入米酒中,再洒向四方:“以天地人三才之名,敬龙脉,敬苍生!”米酒落地的瞬间,天空突然降下甘霖,彩虹横跨天际,与图腾的龙气交织成桥,百姓们纷纷欢呼跪拜。离开五指山时,祭师赠给他们每人一个龙纹木雕:“这是用图腾旁的古榕根雕的,能聚龙气。”他往陆寻手里塞了袋香米,“这米吸收了今日的龙气,种在任何地方都能丰收。”山路上的孩童们还在唱歌,歌词里唱着“龙在山,人在田,岁岁平安”,与浔江的渔歌隐隐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