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章 局:星核样本的能量启示
(作者:向阳舒展)
月球基地的深层实验室悬浮在熔岩管生态舱下方,通体由防辐射合金建成,像一颗镶嵌在月岩中的银色胶囊。冯智昊戴着厚重的防护手套,将拳头大小的星核样本小心翼翼地放入能量隔离舱。样本表面覆盖着半透明的结晶层,内部流动着淡紫色的能量流,这是柯伊伯带文明通过玄鸟二号回赠的珍贵礼物,也是人类首次接触的地外活体能量核心。
“第49次能量循环监测开始。”机械臂团队的技术员小李报出数据,全息投影中立刻生成样本的三维能量图谱,“核心温度稳定在17.4c,结晶层振动频率74.9hz,与地月火生态闭环的共振频率偏差小于0.3%。”
冯智昊盯着图谱中跳动的紫色能量流,这些能量在样本内部形成完美的闭环循环,每完成一次循环就会向外释放微量的清洁能源。自从样本抵达月球基地,他的团队已经连续观测了720小时,始终找不到能量衰减的迹象——这违背了已知的热力学定律,却与柯伊伯带文明的共生理念不谋而合。
“接入地月火生态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冯智昊下达指令,屏幕上同时展开两组能量图谱:左侧是星核样本的紫色循环流,右侧是地球、月球、火星组成的绿色能量网络。当系统执行叠加分析时,实验室里响起一片惊叹——两组图谱的循环逻辑、节点分布和能量转换效率竟完全吻合,像同一个宇宙法则在不同尺度的呈现。
“能量循环模式100%匹配!”小李激动地调整参数,“星核样本的结晶层相当于地球的大气层,内部能量流对应地月引力共振,连能量损耗的补偿机制都与火星生态舱的循环系统一致!”
这个发现让冯智昊的呼吸骤然加速。他调出“宇宙平衡公约数”的理论模型——这是749局多年前提出的猜想,认为宇宙中存在通用的平衡法则,所有文明的生存系统都遵循相同的数学逻辑。星核样本的能量图谱,正是这个猜想的首个实证。
“计算能量转换效率。”冯智昊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如果将样本能量接入深空探测器的动力系统,续航能力会提升多少?”
模拟结果令人震惊:星核样本的单次能量循环即可驱动中型探测器飞行370万公里,且循环过程中会自动吸收宇宙背景辐射补充能量,理论上可实现无燃料持续飞行。“这意味着星际航行的能源瓶颈将被彻底打破!”小李的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我们可以抵达更远的星系,建立跨恒星际的探测网络!”
消息很快传遍基地核心团队。当秦朝阳和周星辰赶到实验室时,技术团队已经设计出初步的能量提取方案——通过纳米探针穿透结晶层,直接引导核心能量流入探测器引擎,预计可提取样本70%的能量储备。
“这不可行!”周星辰刚看完样本的生命特征报告就立刻反对,她指着报告中的红色预警线,“星核样本存在明确的生命特征,结晶层的振动频率与平衡草的生长脉冲一致,强行提取能量相当于谋杀一个活体生命!柯伊伯带将样本作为礼物而非能源,就是希望我们理解共生而非掠夺。”
实验室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冯智昊的机械臂团队坚持技术可行性:“样本的能量循环具有再生性,适度提取不会导致死亡。人类的星际探索需要这种能源突破,这正是柯伊伯带文明希望看到的技术进步。”
“‘适度’的标准是什么?”周星辰反问,调出柯伊伯带附赠的符号说明,“这些符号明确标注‘能量共享需留有余地’,结晶层的厚度变化直接反映样本健康状态,现在已经比初始状态薄了11%,这是警告信号!”
冯智昊陷入沉默。作为机械工程专家,他深知这种能源的技术价值;但看着样本内部流动的紫色能量流,那些有节奏的脉动确实像生命在呼吸。柯伊伯带文明用自己的生态灾难证明,过度索取最终会导致系统崩溃,人类不能重蹈覆辙。
“让星核样本自己‘选择’如何?”一个温和的声音从实验室门口传来,周星辰推着轮椅上的王强走了进来。老研究员指着隔离舱,“你祖父的机械表之所以能稳定运行,是因为每个齿轮都保留了必要的活动空间。能量利用也是同样道理,需要给样本留下自我调节的余地。”
王强的话让周星辰茅塞顿开:“我有个‘共生利用’方案!”她迅速在全息投影上画出设计图,“不直接提取核心能量,而是在样本外部构建能量共鸣装置,通过749hz的共振频率‘借调’溢出能量。就像风力发电不影响大气循环,我们只利用样本自然释放的能量,而非强制抽取。”
方案的核心是在隔离舱外安装环形共鸣器,当星核样本的能量循环达到峰值时,共鸣器会自动吸收溢出的清洁能源并储存,既不破坏样本的能量闭环,又能实现持续利用。更精妙的是,装置会向样本反馈地月火生态系统的能量脉冲,形成跨星球的能量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