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舒展P 作品

第1027章 局:月球生态的修复实验

(作者:向阳舒展)

 

月球基地的人工重力场发出低沉的嗡鸣,淡紫色的抗辐射麦穗在 0.38g 的环境中轻轻摇晃,麦芒上的露珠悬浮成晶莹的球体,折射着来自地球的阳光。林望舒的全息影像站在 “地月共生田” 的中央,指尖穿过虚拟的麦浪,感受着数据流传来的作物生长信号 —— 这些搭载了苔藓基因片段的小麦,正在用根系吸附月壤中的放射性颗粒,每株植物都是微型生态净化器。

 

生态监测屏的数值在眼前跳动:月壤放射性活度从 2300Bq/kg 降至 370Bq/kg,达到安全阈值的 17%;水冰纯度回升至 99.2%,其中周星辰培育的抗辐射藻类功不可没;大气循环系统的氧气生成量突破预期值 23%,足够支撑基地常驻人员的呼吸需求。当最后一项指标定格时,墙壁上的生态警示灯从刺眼的红色转为柔和的绿色,像极了地球春天第一抹嫩芽的颜色。

 

“第一阶段修复目标达成。” 林望舒对着通讯器轻声说,全息影像的手指抚过一株饱满的麦穗,麦壳在虚拟触碰下微微开裂,露出珍珠色的麦粒。这些经过基因编辑的作物不仅能在高辐射环境生长,还能将重金属转化为无害的有机络合物,种植区的月壤样本检测显示,可种植层厚度已从 5 厘米扩展到 37 厘米,形成了可持续的土壤生态。

 

收割机器人的机械臂在田间穿梭,淡紫色的麦穗被精准切割、脱粒,麦秆则被送入降解炉,转化为有机肥料。全息投影显示,这批收成的 57% 将作为宇航员的补充食物,33% 用于下一季种植,剩下的 10% 封装后送往地球,作为地月生态循环的研究样本。“每一粒种子都在创造历史。” 林望舒看着机器人收集的麦粒样本,容器上的玉琮形标签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月球背面的清洁能源站突然传来能量脉冲。林望舒切换全息频道,中非联合建设的氦 - 3 发电站正将第一缕微波能量束射向地球,传输天线的抛物面在阳光下闪烁,像一面巨大的银色镜子。实时监测数据显示,能量传输效率达到 89%,远超设计标准,这些来自月球的清洁能源,将在三秒后抵达非洲撒哈拉的接收站。

 

非洲村庄的篝火旁,孩子们围着能量接收塔欢呼。当微波能量转化为稳定电流,村口的太阳能路灯第一次在夜晚亮起时,马赛族的长老举起权杖指向月亮:“那是祖先说的希望之光。” 全息通讯器里,林望舒看着屏幕上跳动的供电数据 —— 覆盖 17 个村庄,解决 4700 人的用电问题,其中 3 所学校的实验室首次用上了稳定电源,孩子们正在用显微镜观察从月球带回的麦种切片。

 

“月球的能量是地球的希望。” 林望舒对着镜头里的孩子们说,全息影像的背景切换成共生田的实时画面,淡紫色的麦穗在人工风中起伏。屏幕里穿红裙子的小女孩举着蜡笔画,画面上月亮与地球被金色的光线连接,地球上的村庄亮着灯火,月亮上则画着绿色的麦田。“老师说这是‘地月生命线’。” 小女孩的声音清脆如银铃,身后的篝火噼啪作响,火星飞向夜空,与天上的星辰融为一体。

 

周星辰的苔藓网络突然发出数据请求。少女的全息影像出现在控制室,额前的碎发沾着模拟舱的营养液:“林叔叔,‘生物互联网’升级完成了。” 她调出三维模型,数百万株经过基因改造的苔藓在月面形成网状分布,每株苔藓都是微型传感器,能实时监测温度、辐射、土壤湿度等参数,数据通过量子加密技术传输,延迟从 0.7 秒降至 0.12 秒。

 

“接入了王星宇的量子优化算法后,数据传输速度提升 17 倍。” 周星辰展示的拓扑图上,绿色的数据流在地月之间形成稳定的闭环,遇到干扰节点会自动切换路由,“苏玥的平衡草监测模型更厉害,能预测苔藓的生长状态,提前更换老化节点,系统稳定性达到 91%。” 全息屏上跳动的稳定性曲线,像一条平稳流淌的河流,没有剧烈的波动。

 

苔藓网络的核心节点设在林昭远的纪念碑旁。特制的透明防护罩内,最古老的一批苔藓已经生长六个月,形成了绿色的菌膜,将纪念碑周围的月壤染成生命的颜色。监测数据显示,这个区域的辐射值比基地外低 47%,成为月球上首个 “生态安全岛”。“爸爸说苔藓是最坚韧的生命,” 周星辰对着纪念碑深深鞠躬,“它们证明月球也能拥有生机。”

 

星际拓荒的季度财报在董事会引起轰动。全息投影的财务报表显示,生态修复业务的收益占比从 3% 跃升至 25%,其中清洁能源传输、生态旅游授权、科研数据共享成为三大支柱。更令人意外的是公司估值,在开采量削减 60% 的情况下,市值反而增长 73%,机构投资者的调研报告将其归因于 “生态价值重估” 和 “国际合作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