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舒展P 作品

第1009章 局:漏洞曝光的前夜

(作者:向阳舒展)量子矩阵科技数据中心的深夜,服务器散热风扇的嗡鸣像永不停歇的潮汐。冯智昊将祖父冯之谦的牛皮手记摊在键盘旁,泛黄的纸页在冷白灯光下泛着陈旧的光泽,红笔圈出的“30%混沌容错模块”字样被岁月染成浅褐色,与屏幕上“昆仑1号”的代码注释形成刺眼对比。

“第17次对比完成,差异点锁定。”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防蓝光眼镜,镜片后的血丝在三天未眠的疲惫中格外醒目。左手边的咖啡杯底结着深褐色的残渣,右手的机械鼠标在代码海洋里精准游弋,最终停留在一行被标红的注释上——“商业优化需求v2.3:移除冗余容错模块”。

冯智昊抓起祖父的手记贴近屏幕,纸张边缘的磨损痕迹与代码里隐藏的注释笔迹惊人相似。1999年的“749局量子安全预案”第3.7条赫然写着:“混沌模块需保留30%基础算力,作为系统自我纠错的最后防线”,红墨水在“30%”数字上反复圈画,墨迹穿透纸背,像祖父从未熄灭的警示目光。

数据中心的应急灯突然闪烁了一下,屏幕代码瞬间紊乱成雪花点。冯智昊心脏骤停,下意识按住口袋里的青铜钥匙吊坠——这是祖父临终前塞给他的遗物,钥匙柄内侧刻着“守底线”三个字。当系统恢复正常时,他发现被删除模块的底层架构正在自动生成冗余代码,那些跳跃的字符组成半隐半现的太极图案,与手记里祖父画的平衡符如出一辙。

“原来不是删除,是隐藏。”他喃喃自语,指尖抚过键盘上的指纹识别区。祖父的工程师证复印件就压在键盘下,照片里年轻的冯之谦站在749局旧址前,胸前的工作证编号与“昆仑1号”算法的核心参数存在某种数学映射。冯智昊突然想起十岁那年,祖父用算盘教他算“安全冗余率”,说“好的算法要像老座钟,留着30%的摆幅才不会停摆”。

凌晨三点零七分,服务器阵列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冯智昊的瞳孔在告警信息中骤缩——“昆仑1号”的量子纠缠稳定率跌破安全阈值,正在进行自动重启。重启日志里闪过一串祖父特有的加密符号,破译后显示:“2003.07.15,给未来的修复钥匙”。这个日期正是他的生日,也是刚才发现的代码隐藏时间戳。

他颤抖着打开加密邮箱,新建邮件的收件人栏自动补全了王强的私人邮箱。附件上传时,祖父手记的扫描件在进度条里忽明忽暗,漏洞分析报告的最后一行写着:“30%的后门不是漏洞,是平衡阀,是给技术留的改正机会。再不改,量子霸权会变成量子炸弹。”发送按钮按下的瞬间,数据中心的时钟恰好跳向三点十分,与祖父手记里标注的“安全预警时间”完全吻合。

冯智昊盯着王强的在线状态从“忙碌”变成“离线”,冷汗顺着脊椎滑进衬衫。他快速清空操作记录,将加密u盘插进主机背面的隐藏接口——这个接口是祖父当年参与机房建设时预留的,u盘外壳的“守底线”刻字硌得掌心生疼。当系统弹出“749应急通道已激活”的提示时,他仿佛听到祖父在身后轻叹了口气。

与此同时,量子矩阵顶楼办公室的灯光穿透夜色。王强将冯智昊的邮件投影在整面墙幕上,祖父的手记照片在冷光中泛着温情,红笔标注的“混沌模块”字样与记忆中祖父临终前攥着他的手的温度重叠。机械表的滴答声在寂静中被无限放大,表盘内侧“留30%余地”的刻字随着手腕转动忽隐忽现。

“爸,您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他对着空气轻声问,指尖划过墙幕上手记的褶皱。加密文件夹“749遗产”的图标在桌面上闪烁,点开后显示的混沌模块源码最后修改时间让他心脏骤停——2008年6月15日,正是王星宇出生的那天。源码注释里藏着一行小字:“给小宇的礼物,让技术学会认错”,笔迹与祖父的工作笔记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