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局:案例的重复性验证
(作者:向阳舒展)1987年隆冬,749局的实验室里,寒气顺着金属地板渗入骨髓,却抵不过众人心中的焦灼。乾峃昇在国际超自然现象联合研究峰会上遭遇的质疑仍萦绕耳边——有学者公开质疑:“749局的研究成果,能否在独立第三方验证下重现?”这句话如同一把重锤,敲醒了沉浸在合作成果喜悦中的研究团队。
“重复性验证是科学研究的基石。”乾峃昇将《自然》杂志上的质疑文章拍在会议桌上,杂志边角被他捏得发皱,“从明天起,重启心灵感应、超高速反应、历史场景重现等关键案例的验证实验。邀请国际联合研究团队、中科院专家组,甚至民间独立科研力量参与,确保过程绝对透明。”
首当其冲的是心灵感应案例。周启铭带领团队重新搭建实验环境,将电磁屏蔽舱升级为双层超导材质,量子共振探测器也迭代到3.0版本。美国dArpA的约翰逊教授带着自己的团队前来,随身携带着经第三方机构认证的检测设备。双胞胎苏文与苏武再次坐在实验舱内,这一次,他们面对的不仅是熟悉的研究人员,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像头与监测仪器。
第一轮验证以失败告终。当苏文试图向苏武传递几何图形时,量子共振探测器仅捕捉到零星的微弱信号,脑电波同步率不足15%。“是不是设备出了问题?”约翰逊教授皱着眉头检查仪器。周启铭却面色凝重:“所有设备都经过三方校准,问题可能出在实验对象的状态。”果然,深入沟通后发现,苏文近期因家庭变故情绪低落,这让团队意识到,心灵感应能力或许与受试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调整策略后,研究人员在实验前为苏文安排了心理疏导,并挑选他状态最佳的时段进行测试。奇迹在第三次验证中出现:量子共振信号稳定显现,脑电波同步率回升至38%,苏武成功复现的图形达到70%的准确率。现场的国际专家们纷纷起身鼓掌,日本学者山本隆激动地说:“这个结果证明,心灵感应并非偶然现象,而是真实存在且具有可重复性的!”
超高速反应案例的验证同样充满挑战。意大利神经肌肉研究团队带来了世界顶尖的运动捕捉系统,每秒可记录帧人体动作细节。短跑运动员林霄在跑道上就位,激光束从不同角度随机发射,测试他的反应速度。前两次实验中,林霄的反应时间均超出此前记录,这让在场的专家们陷入困惑。“会不会是训练过度导致身体疲劳?”苏晴查看林霄的体检报告,发现他的肌酸激酶指标偏高。团队果断暂停实验,让林霄进行为期两周的恢复训练。再次测试时,林霄如离弦之箭,以0.075秒的惊人反应速度打破自己的记录,其肌肉发力模式与神经传导数据,与之前的研究结果高度吻合。德国神经科学家施耐德博士兴奋地说:“这说明超高速反应能力具有稳定的生理基础,是可以被科学验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