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集:意外之财

玉暖人心

 陈远勒住缰绳时,晨雾还没完全散,河面泛着一层薄薄的银辉。他低头看了眼车辕上绑得结实的货箱,又抬头望向前方蜿蜒的土路——按这个脚程,傍晚前准能到邻县,交了这趟镖,还能赶在关城门前进城歇脚。

 “吁——”随行的伙计阿力也停了马,指着不远处的河湾:“陈哥,你看那边是不是有人?”

 陈远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河边的石阶上散落着一个竹篮,水面上却飘着个黑影,伴着断断续续的呼救声。他心里一紧,不等阿力反应,已经翻身下马,朝河边奔去。

 “老人家!撑住!”陈远边跑边脱外衫,冲到河边时,那黑影已经开始往下沉。他深吸一口气,纵身跳进河里。初秋的河水凉得刺骨,他咬着牙,奋力游到老人身边,从背后托住他的腋下,一点点往岸边拖。

 阿力也赶了过来,两人合力把老人抬上岸。老人呛了不少水,脸色惨白,嘴唇发紫,躺在地上半天缓不过劲。陈远蹲下身,帮老人顺了顺胸口,又把自己的外衫披在他身上:“老人家,您怎么样?能说话吗?”

 过了好一会儿,老人才咳嗽着睁开眼,看清眼前的人,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多谢……多谢壮士救命之恩!若不是你,我这条老命今天就交代在这儿了。”

 陈远扶着老人坐起来,阿力递过水壶。老人喝了几口温水,缓过些力气,才说自己姓周,是邻县乡下的,今天进城给生病的孙子抓药,路过河边时脚滑,不小心掉了下去。“那药……还有我攒的几个铜板,都在竹篮里,不知道还在不在。”周老汉说着,就要起身去找。

 “您别动,我去帮您找。”陈远拦住他,走到河边捡起竹篮,好在篮子没沉,药包和用布包着的铜板都还在。他把竹篮递还给周老汉,又帮他拍了拍身上的土:“您的东西都在,就是衣裳湿了,得赶紧找个地方烘烘,不然要着凉。”

 周老汉接过竹篮,紧紧抱在怀里,又上下打量着陈远,目光落在他腰间的镖师令牌上:“看壮士的样子,是走镖的吧?这是要去邻县?”

 “嗯,我们押着货去邻县交货。”陈远点点头,看了眼天色,“您要是不着急,不如先跟我们去镇上的客栈,找身干衣裳换上,再喝碗热汤暖暖身子。”

 周老汉连忙摆手:“不用不用,壮士救了我,我已经很过意不去了,怎么还能麻烦你?”他说着,手伸进怀里,摸了半天,掏出一块用红绳系着的玉佩。那玉佩通身呈淡绿色,上面刻着简单的云纹,看着有些旧,却透着温润的光泽。

 “壮士,我老婆子走得早,这玉佩是她当年的陪嫁,我戴了几十年,不值什么大钱,但也是我的一点心意。”周老汉把玉佩往陈远手里塞,“你要是不收,我这心里实在不安稳。”

 陈远赶紧推辞:“老人家,救人是应该的,我不能要您的东西。这玉佩对您有意义,您自己留着。”

 “不行不行!”周老汉急了,抓住陈远的手不放,“我知道走镖辛苦,也有风险,你戴着这玉佩,就当是我给你求个平安。你要是不收,就是嫌我这老头子的东西寒酸。”

 两人推让了半天,陈远见周老汉态度坚决,又怕再争执下去耽误他去给孙子送药,只好先收下玉佩:“那我就先替您收着,等以后有机会,再还给您。”

 周老汉这才松了口气,笑着说:“不用还,不用还。你快赶路吧,我也得赶紧去给孙子送药。”他又叮嘱了陈远几句“路上小心”,才提着竹篮,一瘸一拐地往县城方向走。

 陈远望着周老汉的背影,把玉佩揣进怀里,心里有些沉甸甸的。阿力凑过来说:“陈哥,这老人家还挺执着,不过这玉佩看着倒还不错,说不定真是个老物件。”

 “别瞎说,老人家的心意,跟值不值钱没关系。”陈远瞪了他一眼,翻身上马,“赶紧走,别耽误了交货。”

 两人赶着马车,没多久就进了邻县县城。陈远先去商行交了镖,商行的王掌柜见货物完好无损,还提前到了,十分高兴,不仅给了足额的运费,还多赏了几两银子。“陈镖师办事,我放心!以后咱们商行的镖,还得麻烦你多跑几趟。”王掌柜笑着说。

 陈远谢过王掌柜,和阿力出了商行。阿力提议去客栈歇歇,陈远却想起怀里的玉佩,心里总觉得不踏实。“阿力,你先去客栈订两间房,我去前面的玉器店看看。”

 “陈哥,你真要去鉴定那玉佩啊?”阿力有些意外。

 “嗯,我想看看这玉佩到底值多少,要是真有点价值,我得想办法还给老人家。”陈远说着,就往街角的“宝玉斋”走去。

 宝玉斋的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姓刘,戴着一副老花镜,看玉的眼光很准。陈远把玉佩递过去,说:“刘老板,麻烦您帮我看看这玉佩,是什么年代的,大概值多少钱。”

 刘老板接过玉佩,放在手里掂了掂,又用放大镜仔细看了看上面的纹路,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又翻到玉佩背面,看了看上面的一个小小的“周”字印章,突然眼睛一亮:“这位客官,你这玉佩可不一般啊!”

 陈远心里一紧:“刘老板,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看这玉质,是老坑的和田青玉,虽然不是最顶级的,但质地温润,密度也高,再看这云纹,是典型的清代中期的工艺,还有这背面的印章,是当时民间工匠常用的落款手法。”刘老板指着玉佩,一一给陈远解释,“这玉佩保存得还算完好,没有裂痕,按现在的行情,至少能值五十两银子!”

 “五十两?”陈远愣住了,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他原本以为这玉佩顶多值几两银子,没想到竟然这么贵重。周老汉肯定不知道这玉佩的价值,不然绝不会轻易送人。

 “是啊,要是遇到喜欢老玉的藏家,价格还能再高些。”刘老板笑着说,“客官,你这玉佩是哪里来的?要是想出手,我可以帮你联系买家。”

 “不,我不卖。”陈远连忙摇头,心里的愧疚感越来越重,“这玉佩是一位老人家送我的,他不知道这玉佩这么值钱。我得赶紧把它还给老人家。”

 刘老板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客官倒是个实诚人。这年头,能抵住五十两银子诱惑的,可不多见。”

 陈远谢过刘老板,没再多说,转身就往外走。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找到周老汉,把玉佩还给他。

 可他只知道周老汉是邻县乡下的,要去给孙子送药,其他的信息一无所知。邻县这么大,乡下的村子又多,去哪里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