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襄阳乱局
相较于林平之在洛阳城中运筹帷幄、与门阀公子进行着不见硝烟的权谋交锋。
此时此刻他的师兄杨过所在的襄阳城,却已经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
更加粗暴,更加血腥,更加直面生死!
杨过踏入这座被誉为“大宋脊梁”的雄城已近四月。
起初,他只打算在此停留月余,历练一番便继续南下游历。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战争的巨轮一旦碾过,个人的计划便显得如此渺小无力。
襄阳城的战事发展,其惨烈与胶着程度,远远超出了他最初的想象,将他深深地拖入了这片血肉泥潭,根本就无法抽身。
两年江湖闯荡,杨过早已不是那个初出茅庐、心怀幻想的少年。
他见识过人心的诡谲,也经历过生死的搏杀,手中那柄长剑更是饮过贼寇的鲜血。
但即便如此,襄阳城每日上演的惨剧,依旧让他感到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震撼与悸动!
在这里,人命,真的如同草芥,如同消耗品!
每一天,每一刻,都有无数鲜活的生命在冰冷的城墙上下戛然而止。
宋军的,蒙元的,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浸透泥土,将整个襄阳地区染成了一片触目惊心的暗红色。
那浓重得化不开的血腥气,即便是在睡梦中,也仿佛萦绕在鼻尖,令人作呕。
大宋一方,本就是处于绝对的弱势。
即便有了天龙魔教的力量介入,也仅仅是勉强维持守势,如同暴风雨中飘摇欲坠的一叶扁舟。
而且由于之前大宋皇帝与血手厉工献祭幽州二十万军民的疯狂之举,早已寒透了天下武林人士的心。
原本响应郭靖号召前来助拳的江湖豪杰,如今已散去十之七八。
剩下的一小部分,大多是出于对郭靖个人的敬重与信任才留下。
但即便是这些人,其中也有不少已是心灰意冷,出工不出力,只是勉强维系着道义上的支持。
唯一能称得上“好消息”的是:蒙元大军中那些实力达到十境以上的顶尖高手,似乎对魔教教主“血手厉工”心存忌惮,并未直接参与到攻城战中来。
这或许是郭靖和襄阳守军目前能苦苦支撑的唯一理由。
然而,即便如此,蒙元军中九境高手的人数,依旧远远超过了襄阳城内宋军与魔教势力的总和!
更何况,这还是在大明帝国于东线拼死牵制了蒙元大量主力的情况下!
若是由大宋独自面对蒙元的全部兵锋,只怕襄阳城早已化为齑粉!
可悲的是,这些正在襄阳城内浴血奋战、苦苦期盼援军的将士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们早已成为了弃子!
那位高居临安皇宫深处的大宋皇帝,几乎将国库最后的底蕴和所能调动的精锐,全都压在了另一个方向!
燕云十六州!
而更令人感到荒谬与悲愤的是,皇帝如此急切地想要收复燕云,并非全然为了雪洗国耻、光复故土!
更多的,是为了弥补他献祭子民所犯下的滔天罪孽,试图为自己挽回一丝早已荡然无存的声誉,避免在史书上留下过于丑陋的一笔!
这是一个何其可笑,却又在权力逻辑中显得异常合理的原因!
正是这层层叠叠的荒谬与绝望,将眼前的襄阳城,变成了真正的人间地狱!
也正是因为这炼狱般的景象和守军绝境中不屈的意志,深深触动了我行我素、亦正亦邪的杨过,让他原本只计划停留一月的行程,一拖再拖,直至今日。
此时的襄阳城外,短暂的停战间隙。
没有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与战鼓声,只有死一般的寂静,以及风中传来的伤兵压抑的呻吟和野狗啃噬尸体的呜咽声。
焦黑的土地,残破的军旗,散落的兵刃,以及那无处不在、令人窒息的血腥恶臭,共同构成了一幅末日般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