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的梦想 作品

第262章 美好的荒原现状

 自从奇迹城被收复,对外贸易线路越来越稳定,售出持续增长后,目前陈舟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加大粮食产量增收方面。

 目前这几个城市的能源供给问题也基本解决,因为他们在夺下奇迹城后,也同时将该城的能源设备进行了分配。

 当时陈舟还吃惊地发现,亚当斯这家伙竟然在设备间里还存储了一套备用能源供给设备。

 相同型号的蓄能池就有五个备用,这无疑给他们又增加了稳定的能源输出,至少目前来说不会有后顾之忧。

 现在地下河城市的配套发展还不太成熟,等他们援引废土城市的基建那一套标准后,基础建设赶上来陈舟才准备将这套备用能源设备给地下河城市使用。

 因为据他估计,有同舟主城的支撑,到时候地下河城市可能会立刻就转变为一级生态文明城市。

 新的一轮生态阻断不久就会到来,所以当前在没有转变的时候,提前多做一些准备总是好的。

 在这期间奇迹城内部也爆发过两次小规模的叛乱,这在兰峰的意料之中,且都被他采取措施强力镇压。

 第一次是一名对亚当斯忠心耿耿的军官,以前属于暗棋的那一类,不被任何人发现,隐藏在归顺的军队中。

 他带领军人暗中谋反,准备直接爆毁城中的能源设备,被兰峰提前识破,组织人员守候在现场当场击杀。

 第二次是城中一股隐藏的地方势力,其中也有两名职业者,但等级不是很高。

 这股势力与城外的一股流窜势力密谋,准备将亚当斯设在城主府外的一个宝库给劫了然后溜走。

 同样被兰峰布置在城内的心腹给发现,然后将这两股势力围剿。

 还顺便将他们暗中积累的财物缴获。

 其实加上如今从亚当斯城主府缴获的财物,同舟城已经有500多万晶石,足够向机械公国购买城市能量聚变器。

 但因为他们又获得了奇迹城的备用蓄能池,在能量方面如今看来完全够用,所以陈舟的打算是暂时依旧用这种临时能源。

 等晶石达到1000万以后,与机械公国约定,一次性购进能量聚变器和帝王防御供能器,将这两件事一并解决了。

 因为这些设备都需要单独定制,所以陈舟提前就跟机械公国的沙鲁签订了订购协议,并交付了一部分定金,让他们可以直接开始生产组装。

 等到时候他们付清尾款时,就可以立马交货,这样双方都不会耽搁时间。

 说到沙鲁这里,他能成为机械公国设立在荒原分部的负责人,其实也与如今荒原城市的崛起脱不了关系。

 特别是沙鲁最开始就与同舟城建立了良好的合作。

 按照机械公国在各国设立的分部原则,他们始终位于中立,不会去管自己职责范围外的任何事务,只是处理自己的工作。

 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不卷入任何城市争端或者商业纠纷中,还体现在信息的保密性、独立性方面。

 比如在与某个区域的城市建立贸易或者合作时,机械公国会完全按照该城市的实际发展进行有限度的合作。

 不会大发好心去帮助该城市从一个贫瘠的发展进化到高级发展状态。

 这种中立程度在其他人看来或许有刻板、不变通的嫌疑,但这能让机械公国在这个时代发展得越来越好,这不无道理。

 所以当初机械公国分部在荒原高墙城市里的发展也完全基于这种模式,只有当荒原这些城市自己出现了重大的改革变化,产生了更多的需求,机械公国才会跟进并提升相应程度的贸易等级,给他们提供更多适合当前发展的需求。

 如今同舟城的情况就是如此。

 在听说他们需要能量聚变器以及帝王防御器时,沙鲁也都呆了那么几秒钟。

 他没想到这个城市竟然不知不觉地就达到了一级生态文明程度了,因为也只有这个等级的生态文明城市,才会需要这两种大型城市设备。

 正因为沙鲁和同舟城的发展密切,虽然没有提供直接帮助,但作为中立国,他们提供了间接帮助才使得同舟城拥有了如今的发展。

 这是机械公国的对外贸易中最主要的一部分。

 所以沙鲁自己都可以想象得到,在既没有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又促使了国家的增收,公国那边肯定会非常高兴。

 同时沙鲁也考察了同舟城的粮食,一些品种的食物的确质量已经好过了他们机械公国本土粮食。

 他也萌发了想要往本土进口一些荒原粮食的想法,并且因为有前期与同舟城良好的关系加成,相信陈舟也会松口。

 但转念一想,运输成本太高有些得不偿失,最多是能满足距离荒原较近的那些机械公国设立在废土中的城市。

 但这样做的意义不大,毕竟整个荒原的粮食产量也还没有到达完全对外供出的地步。

 转眼又是三个月后。

 如今陈舟的生态点上限已经达到了42万点,同舟主城地块拥有了万亩土地,地下河城市拥有三千亩,矿山城市则拥有了五千亩。

 就连钢铁城都达到了八千亩。

 农业作为钢铁城中与钢铁产业并行的第二大产业,在钢铁城中已经建立了一支数量较多,且战斗力和专业性都极强的农工队伍。

 这批农工队伍仅次于钢铁产业的工人队伍。

 这是钢铁城按照以往发展的经验组建的队伍,虽然城主庞索本人不太懂,但他有牙叔和李成义两名功臣辅助。

 这两人一路跟着当初的庞老爷建立起钢铁城,很清楚一个产业中的主心骨在哪儿,这批工人和农工就是当前他们发展的主心骨。

 当然,主要还是能跟着同舟城一起发展,否则钢铁城根本无法走到今天。

 如今同舟主城的人数达到了一万七千多人,地下河城市因为搞基建的人较多,条件相对来说要艰苦一些,所以接近两万人,而矿山城市那边则是一万两千多人。

 总共快要近五万人,这是荒原流民的能够纳入同舟城市的极限。

 一些不适合进入城市的流民,则是自主选择在同舟主城以及地下河城市之间形成的绿洲那片区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