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的古源天 作品

第301章 银鞘现世

庆历六年的春雨来得比往年更缠绵些。陆鸿渐蹲在成都府转运司后院的石阶上,指尖轻轻刮擦着新到的银鞘表面。作为茶商陆氏的少东家,他本不该出现在这官衙重地,但父亲与转运使周纶的私交,让他得以旁观这场赈灾银两的交接仪式。

 "每锭足色五十两,共两千锭。"押运官的声音混着雨声传来,"请大人验看。"

 陆鸿渐的拇指突然在某个银锭的边角处停住。常年经手茶马贸易练就的敏锐触觉,让他察觉到这锭官银的重量有细微差异——比标准制式轻了约莫三钱。他借着俯身整理靴袜的动作,迅速用随身携带的茶刀在银锭底部划了一道。刀刃传来的震颤让他瞳孔微缩:银壳之下竟是中空的。

 "陆贤侄对官银也有兴趣?"周纶不知何时已站在他身后,圆领袍的下摆还滴着雨水。这位转运使面上带着和煦的笑,右手却紧紧按在陆鸿渐肩上。

 "家父常说,见银如见国运。"陆鸿渐不动声色地收起茶刀,"只是这银锭成色,似乎比崇文院颁布的新制..."

 周纶突然大笑:"贤侄好眼力!这批银两确实掺了黔州朱砂矿的伴生银。"他俯身拾起那锭被划过的官银,宽袖拂过处,刀痕竟消失无踪,"赈灾银要经手胥吏无数,不加些防伪标记怎么行?"

 雨幕中,陆鸿渐瞥见银锭侧面闪过一道奇特的纹路。那是种他只在西夏使臣随身佩刀上见过的阴刻技法——用特制工具在金属表面刻出肉眼难辨的细纹,需用松烟墨拓印方能显现。

 戌时三刻,陆氏商号后院的地窖里,陆鸿渐将拓印好的银纹铺在青石板上。松烟墨是特意从吐蕃商人处购得的上品,在桐油灯下泛着诡异的蓝光。当他把宣纸轻轻揭起时,密密麻麻的西夏文字如蚁群般浮现,最上方赫然是"贞观壬午科策问题"八个汉字。

 "果然..."他指尖发颤地抚过那些文字。三日前在青城山脚茶马市,那个醉酒坠河的西夏商人临死前吐露的只言片语,此刻全都对上了。银鞘中空处藏的不仅是试题,更是用西夏军事密码编写的边防情报。

 窗外突然传来瓦片碎裂的轻响。陆鸿渐迅速将拓片塞入正在烘焙的茶饼中,转身时却见父亲立在阴影里,手中捧着本泛黄的账册。

 "永康军茶马司,景佑三年四月..."老茶商的声音比地窖的寒气更冷,"收松烟墨二百斤,付交子八百贯——经手人周纶。"

 账册翻到某页突然停住。陆鸿渐看见父亲枯瘦的指节正压在一幅古怪的银鞘图样上,旁边注着"熔模掺朱砂银,每锭减重三钱"。

 "当年范仲淹大人巡察川蜀,曾问过这批墨的去向。"老人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帕子上沾着茶末般的血渍,"如今银鞘再现,怕是要用十万生民的赈灾银,给西夏狼主送份大礼..."

 子时的更鼓刚过,陆鸿渐已潜至转运司后衙。他学着父亲年轻时传授的茶马道秘技,用浸过马奶酒的皮绳套住檐角,狸猫般翻上屋顶。正待掀瓦,却听见下方传来周纶与陌生人的对话。